普嘉
上周五,本报曾推出一组关于流动商贩的报道,一边是正义路步行街,占道经营的摊位摆出了5排,俨然成了昆明最热闹的夜市,而正是这个300米长的夜市,每天能扫出六七吨垃圾;另一边是大观商业城片区引摊入市最终方案确定,139个摊位有40个公益性摊位,这40个摊位不收取任何租金和管理费,每月只收取卫生费200元。现在,五华区整治正义路和南屏街占道经营,也提出了“引摊入市”的设想。但这一举措能够还正义路和南屏街清净,并营造出有昆明特色的夜市文化吗?
占道经营关系到小摊贩的生计,也方便了市民“淘宝”。但同时又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城市形象,扰乱了秩序。对此,一味地取缔占道经营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引摊入市”则不失为一个应对之策。
从昆明过去“引摊入市”的经验来看,不少摊贩并不买账。原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譬如摆摊的成本增加,客流减少,场地有限。因此,“引摊入市”能否激活昆明的夜市文化,还需多方位的思考。
我周末傍晚经常去正义坊北馆看电影,同时我也很爱在这条路上买几串烤鱿鱼,但越过人流重围真不是件容易事。这就让人很纠结,古香古色的正义路老街被熙熙攘攘的摊贩和满地的垃圾弄得失去韵味,但鱿鱼串不在我必经之路上,我也不会去专门去尝鲜。很多人跟我一样热爱夜市文化,热爱那种来去自由的摆摊乐趣,但无论是文化巷夜市还是正义路夜市一旦被“招安”,纳入统一管理中,还能够充满夜市文化气息吗?很多旅游城市都主打“夜生活”,其中夜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台北士林夜市曾一度成为台湾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昆明现在“引摊入市”的同时,还应该把摊贩云集的夜市规模效应做出来,同时不妨借鉴台湾夜市的“摊贩自治”之路呢,让摊贩参与到秩序管理、发展策划中,管好夜市的同时,让夜市文化成为昆明旅游的一张名片。
相关报道见A0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