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观察)解救被缚的扶人之手

(2013-11-27 00:07:25)
标签:

杂谈

白翎

    25日早上7点多,浙江省金华市区,一位老人突然一个踉跄,脸朝下摔倒在地,伤势不明。看见老人摔倒,有些人径直走开,也有不少人停了下来。可是,停下来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上前扶起老人。(《钱江晚报》11月26日)
    近期四川3名儿童扶老人反遭索赔,以及此前发生过的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类似事情,想必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因此,一味苛责金华市市民冷漠,就此将他们送上道德审判席也有失公允。而且,路人还给老人围出一个“安全岛”,避免其遭受碾压,也有人及时拨打了120,找来协警,等救护车到了才放心离开。这样的举动至少表明,当地市民并不缺乏助老之心。
    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敢毫无顾忌地施以援手?针对“扶老”一事,新浪近日发起的在线调查显示,参与网友中,表示“不会,坚决不做这类傻事”的占了86%。 如今,扶起跌倒老人似乎已成一种风险行为。因此,“不敢搀扶”并不一定就是道德缺失,更是一种安全感缺失和信任危机下的产物。当助人善行被利用和践踏,爱心的付出就可能要讨价还价。而且,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相信,“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此外,扶起摔倒老人还是个技术问题,“敢扶”的同时也需要“会扶”。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就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比如对于有外伤的老人,就建议不要轻易移动。
    排出技术原因,搀扶正义和美德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当越来越多的人面对摔倒老人开始担心会被赖上而纠结和裹足时,从个案来讲,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轻则错过最佳救援时机,重则可能出现碾压事故;从整个社会风气来讲,不仅会让社会道德滑坡加速,让冷漠病传染,并最终伤害到我们自己。扶,不敢!不扶,不忍!那么,如何才能让人们面对老人摔倒敢于伸出道德之手?
    一方面,当前形势下,对于跌倒老人而言,如果神智尚清楚,像河北邯郸那位摔倒老人声明“我不讹人”,无疑能消除人们的疑虑,第一时间获得帮助;另一方面,为同时实现帮助别人和保护自己,欲助人者不妨拍照留证,或请路人相互作证;此外,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那样,设立“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或者像昆明市文明办那样,承诺遇老人跌倒扶起被讹产生的费用由文明办埋单,都是为爱心护航的有效办法;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制度对于做好事的人的保护也不可或缺。如果行善者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讹人者行为会被惩治,为善心上个“安全阀”,那么,人们自然会少些后顾之忧。
    令人欣慰的是,3名儿童扶摔倒老人被诬一案中,“讹人”老太及其子被拘留罚款,四川达州警方的做法开全国先河,引起网友一片叫好。此案在惩恶扬善方面无疑是开了个好头。只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改变也非一日之功,营造一种互相信任的氛围,让助人为乐这个大多数人从小学习的信条进一步坚定,还需假以时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