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
在11月5日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强调,要下大决心解决办户口难、办证难问题,凡是被举报在办证过程中刁难群众、经调查属实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追究责任。(新华网11月6日)
办证难问题其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是否有服务意识,能否依照规章制度。二是一些规章制度本身不合理,过于机械死板,导致工作人员即使依规办事,老百姓仍然觉得办证难。前者是作风问题,后者则涉及制度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改作风固然可喜,但改制度更加重要,而改制度的核心就是“简政”,让规章制度为办证服务、为方便群众服务而不是相反。
进一步看,办证其实相当于一种行政审批,近年来,行政审批改革一方面着眼于简化程序,另一方面则着眼于减少审批,即不必要的审批干脆取消。这种改革思路同样适用于办证,除改进作风、改革制度外,最重要的是减少证件,取消不必要的办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证件大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证件。说起来,这其实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老百姓的一切都由政府安排,自然需要各种证件。而现在,我国早已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有些证件已经变得不必要,“减证”与“简政”一样势在必行。比如,准生证“难产”让很多人头疼,其实,人们领取结婚证就意味着获得生育一胎的权利,那么一胎准生证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取消不必要的证件是一种“釜底抽薪”之策,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可以精简行政机构,降低行政成本。各办证机关不妨对现在的证件来一次大清理,看看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哪些是可以取消的。不必过于担心“一放就乱”,过往的无数实践证明,“一放就乱”往往是杞人忧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