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嘉
昨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北京法院特邀监督员聘任大会,聘请300名社会各界人士为北京法院第六届特邀监督员。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成为监督员之一。“我接受北京高级法院聘请成为特邀监督员。我承诺绝不因个人或公司的事,利用此身份去过问或麻烦法院。我愿为那些受到冤屈的人们去奔走……”潘石屹发出了上述微博,令公众关注起特邀监督员这一角色。(《新京报》11月1日)
潘石屹在微博上晒出“特约监督员”的聘书,有网友说这个房地产大佬爱作秀。但是,假如不引发关注,别人可能不知道有法院监督员这回事。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见不到潘石屹,但在虚拟世界里则可以见到这个微博“大V”。在微博上晒聘书,也就是告知网友,特别是北京网友,对北京的法院有意见,可以随时@潘石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这次聘请了300名社会各界人士成为特约监督员,但现在人们只知道潘石屹是其中之一。如果每个监督员都能亮明自己的身份,那么为冤屈者奔走的队伍就会壮大,形成推动法治和社会进步的合力。
特约监督员具有相对超脱的身份,他们往往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或是社会知名人士,让他们参与监督,法官在审判、执行中不得不更为审慎。同时,司法监督员可搜集社情民意,有利于改进司法工作。
理论上讲,有监督员介入,对于消解群众不满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潘石屹已经是北京法院第六届特邀监督员了,前面5届的特约监督员到底有谁,公众并不知晓。身为名流的特邀监督员爱惜羽毛,不愿趟浑水,对重大复杂敏感案件,无论持什么态度都不可能讨好所有人,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低调,这样监督也就沦为摆设。潘石屹敢于亮出自己的身份,承诺为受到冤屈的人们去奔走,更显难能可贵。
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倾向。”法院的特约监督员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制衡权力,减少司法腐败。但行使监督权的第一步,还是让民众知晓法院监督员是谁以及如何联系到他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