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
因为一起纠纷,经法院判决后获赔,但对方却采取了极端的还款方式,8袋子一角硬币,银行一天只清点了一半。这样的事情,听来让人啼笑皆非。所幸的是,近日发生的武汉市民存40万1元纸币遭多家银行拒收的先例没有在这对夫妇身上重演。
类似的“零钞报复”近年来也时有发生,如有川籍农民工年底结账时,10万元的工资,领回了4麻袋1元和5角的零钞;有江苏扬中市私企员工遭无故辞退后提请劳动仲裁,对于获得的15000元赔偿款,老板也竟给了同样数量的1角硬币;也有人提了40多个面粉袋装14万元零钞去买车,一周才能清点完。而在昆明发生的这起事件中,当然还款者也可能有其他理由,比如确实有收到大量的硬币而遭遇兑换难问题,便将这个难题合理转嫁,但去米线店消费者付1角硬币的可能性似乎很小,恶意为难的可能性很大。
角票或角币,是钱包中不起眼的配角,分量之轻让精明的理财者也懒于顾及。谁想零钞也会有让人不可承受之重,“小钱”也有大“威力”。在这些事例中,“小钱”成了付款一方报复或宣泄不满的有力武器。对于接收者而言,徒增大麻烦,但也是有苦难言,只能被迫接受。
对于接收这个“烫手山芋”的银行来说,首先其诚恳的服务态度可嘉。但“从7个部门抽调了15个工作人员前来清点”来看,也算是兴师动众,也就同时意味着,因为这一笔还款业务耗费的大量人力,可能间接地导致其他市民到该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时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这样的报复手段伤害的可能不只是获赔者,说其妨碍了金融秩序甚至社会公共秩序也不为过。
以“小钱”砸人的行为,说到底也是“小心眼”作祟,既然已认同赔偿,又要故意为难。这种刻意为之的零钞还款,实为一种冷暴力,而伤害的对象还有众多无辜金融消费者。在类似事件中,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于遭银行“踢皮球”的零钞存款难,或者备受争议的零钞清点费,但对于故意以巨量零钞来支付或赔偿施以报复的当事人,或更应谴责。(相关新闻见本报A14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