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安
时值暑假,闲来看孙子做作业,不少作业题很有意思,比我小时候做的暑假作业好玩多了。
近日媒体报道,长春市民赵女士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大学毕业的她被小学2年级的儿子一道思考题难住了。记者调查长春的书店发现,有不少小学作业题堪比高级智力测试。(东亚经贸新闻7月30日)
赵女士的孩子遇到的是这样一道题:4个小学生外出,带了7张饼,问:如何分配让孩子们非常满意?答案是将7张饼摞在一起,从上到下一切4份。这道题之所以难住很多人,是因为没有看清题目要求,这不是一道计算题,而是一道回答“如何分”的操作题。
现在,在学生的暑假作业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神题”,媒体上的报道也常常是“小学生数学题难道博士生”,好像就证明“神题”出得无厘头。其实未必。对于孩子作业中的“神题”,我们不必义愤填膺,而应该平心静气,区别情况加以处理。
有些“神题”,是对学生的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提高的,这种题不妨和孩子一起研究。例如,“鸟字的点,表示眼睛。问:卵字中间的点代表什么?州字中间的点代表什么?……”这些问题其实是牵涉到文字创造的规律,当你知道了卵字中间的点代表蛋黄蛋白,州字中间的点代表露出水面的陆地,就会感受到中国文字的来源和博大精深,岂能轻率地说这毫无意义?
还有一种“神题”,属于脑筋急转弯,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另类性思维方式,也不妨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一乐。比如,“有一只山羊在一块不大的草地上吃草,它一年吃了这块草地上一半的草。这只山羊要把这块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多少年?”当孩子们知道答案后,除了快乐,也应懂得,算账也要从实际出发啊。再比如,“有12个男孩,桌上的篮子里有12个苹果,每个男孩拿走一个苹果,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题目也会让孩子们快乐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谴责一些胡编乱造的“神题”,甚至是不健康的题目。例如,“一个离过许多次婚的女人,打一成语”,答案是“前功(公)尽弃”,这就不适合孩子们解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