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春成 画
李清
据5月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湖北省教育厅政府采购《新华字典》320万册,由政府拨款当地省新华书店中标崇文书局出版,该字典中标价格高于零售价格,更要命的是这个版本字典是拼凑的盗版书,据辞书出版界的专家判断,存在着20%的错误,是国家规定的20倍,超过国家规定销毁标准4倍。
众所周知,“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对正读书认字的小学生来说,拥有一册规范的字典很有必要。2012年10月,中央财政决定拨出专款17亿元,给全国小学生免费发放字典,无疑是好事一件。然而,如果送到学生手中的字典存在严重差错,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湖北320万册盗版字典进入校园的事件必须严查,不合格字典则要尽快予以回收、销毁。
必须严肃指出的是,报道湖北盗版字典事件的,虽然是《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但这绝不仅仅是出版领域的案件,也绝不仅仅是不合格字典的问题。因为这320万册盗版字典,不是盗版者放在市场上销售,而是参与政府采购中标,通过官方渠道进入校园的。那么,湖北省教育系统究竟是什么人具体经手,给了盗版书商这样一笔“大单”,有关官员从政府数千万拨款中,收受了多少肮脏的“好处费”?从盗版字典中牟利的“官盗”必须依法严惩。
这320万册盗版字典被政府采购发给学生,具体流程中值得追问的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既然是政府采购,必然有专家组进行审核,而发给小学生的语文工具书,其内容规范性是审核的重要方面。超过国家规定销毁标准4倍的字典,而且总量高达300多万册,竟然能堂而皇之被政府采购,有这样“不严谨”的政府采购行为吗?其二,图书产品的批量销售,价格优惠可谓行业惯例,即使这些政府采购的字典没有折扣,天下有批量买书价格高于零售价格的道理吗?哪怕这些字典是正版的,以高于零售价格招标,就已构成回扣、贪贿的重大嫌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