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家之言)“怕被骚扰”就别当人大代表

(2013-04-12 00:34:02)

惠铭生

    媒体调查31个省市人大官网发现,很多省的人大官网互动板块建设缓慢。代表与群众沟通仍然以调研、视察、走访等传统模式为主,群众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点对点”方式联系到代表不太容易。31个省市人大的官方网站,没有一个公开了人大代表的手机联系方式。(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没有一个公开了人大代表的手机联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部分代表“怕被骚扰”,不愿公开其个人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
    不否认,部分代表“怕被骚扰”有客观原因。比如,人大代表没有个人工作室,也不能脱离各自生产和工作岗位——即我国的人大代表不是专职的,都是兼职的,他们本身有自己的工作,不是所有时间都做代表工作。所以,代表们普遍担心公布联系方式被骚扰,疲于应付各种大事小事。
    但话又说回来,作为一个民选的人大代表,联系方式应该公开。毕竟,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种社会职责和担当,他代表一定范围内特定群体的切身利益,并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这正如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钟奶祥所说,“如果选区里的选民都不知道你的联系方式,都找不到你的话,那这个代表就形同虚设了”。
    “形同虚设”的背后,是权利的苍白和虚置,说明一些代表职责没有履行到位,更达不到人民群众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这表明,一位人大代表不称职,边意味着67万人“缺席”,其“罪过”大矣。
    所以,有些人既然“怕被骚扰”,那你就别当人大代表。你可以不参选,抑或是辞去人大代表资格。一边当着人大代表,一边却“怕被骚扰”而不好好履职,这既是一种失职,拿参政议政权当儿戏;也反证这部分人把人民的政治重托视如敝屣。
    参政议政,靠能力与水平,也靠激情和热情。芸芸众生,素来不乏有既有参政议政能力、又有参政议政激情和热情的公众。既然有些代表“怕被骚扰”,公众当然有理由推选那些满腔热场、不怕骚扰者当代表。
    有专家说得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他是要发声的,这个发声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来表达,只有公布他的联系方式,才能够反映民意。”很显然,人大代表要“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仅是一种“政治性的宣誓”,更应该成为一种法律制度,并在现实中躬身力行。否则,请不要当人大代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