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来论)不让小胖墩上体育课背后的“罐头”逻辑

(2013-01-08 01:06:47)
标签:

杂谈

陈小二

 

    1月5日,南京的买女士一夜未眠,脑子里全是儿子委屈掉泪的样子。前一天晚上,儿子一回家就委屈地告诉她,上级部门来学校视察,体育老师嫌他跑不快,不让他去操场上课。思前想后,买女士还是选择第二天去学校找老师。“胖就不能参加体育课吗?胖就给学校丢脸吗?”面对买女士一连串的质问,老师也一时语塞。(《现代快报》1月7日)
    我就纳闷了,校园里出现个小胖墩,这不很正常吗?他怎么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把小胖墩撵回家,这不是一种赤裸裸的教育歧视吗?
    而且,这样的歧视,还往往伴随着为了集体荣誉这样的说词。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不顾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歧视别人,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侵犯孩子们上课受教育的权利……就像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所说,老师这样做,简直就是在教书毁人。
    笼罩在为了集体荣誉的宏大叙事下,我们往往忽视的是孩子们的差异性,鼓励同一性。就像买女士的儿子,虽然长得胖,但是人很聪明,还在围棋比赛中拿过奖,他的形象就是胖而聪明。但是我们的教育中,可以允许你聪明——因为这可以给老师带来教育荣誉,却粗暴地拒绝你胖——因为胖意味着老师要求不严格,没为学生制定周密的体育锻炼计划。
    上级的思维定式里需要见到孩子身形矫健、体态匀称,认为这就是好的教育;老师们也就尊重上级的口味、嗜好将稍有异样的孩子清理出队伍,这背后的逻辑是可怕的:一是,教育要服从权力的趣味;二是,教育要剥夺孩子们的差异性——形象上要保持一致,思想上更是要求整齐划一,不能有失“正常水准”。
    学校教育又不是生产罐头,非要做出高矮胖瘦差不多的产品。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就是一直在填鸭式教育,生产没有差异的罐头。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连体形都在这样严苛的规制之下,我们怎么会教育出有创造力的小孩,想象力又怎能放得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