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不必放大“研究生开出租”的悲情

(2012-11-30 00:23:21)
标签:

杂谈

赵勇

    11月29日的《现代快报》讲述了一个悲情的故事:南京大学研究生张明贷款200万元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为了还贷款,他去兼职开出租车,每天开车11小时。因为背着贷款,张明虽年近40,但却没敢要孩子,他想“等一身轻了再要”,否则“承受不起”。开了7年出租,200万的贷款还了一半,现在每个月还要还一万的贷款,仍然“狂奔”在还款的大道上。(11月29日《现代快报》)
    在经历过“研究生回家种地气得父亲服毒”这样的震撼之后,“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仍然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很多网友都在感叹生活的压力、生存的艰辛乃至知识的贬值,而“为了还贷年近40都不敢要孩子”这样的细节,更使此事的悲情味道浓厚了许多。
    看起来,“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的确是压力社会的又一鲜明例证,似乎还让很多人有忍不住要骂娘的冲动——身为高知的研究生都活得这么不容易,普通人,这日子怎么过啊。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研究生张明注定要背负这么大的压力,大到连孩子都不敢要,甚至不得不日以继夜兼职开出租车吗?
    好像不是,如果你仔细看一下报道,就会知道,研究生张明在2000年的时候就曾经有一份月薪两三千元的固定工作,业余时间给人装配电脑,每个月也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应该说,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十几年前,已经是很体面的了。如果张明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虽然也会有房贷等各种生活压力,但肯定不至于到年近40还不敢要孩子。张明如今巨大的压力,在于他于2005年贷款200万开了家广告公司,自己当老板,当然有很大的风险,更何况,开公司的200万全是借来的,而且公司经营的也不算成功,这压力就更大得没边了。应该说,这些跟“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弥漫的悲情其实并无多大关系——哪个普通人身上扛200万的债,压力不大啊?
    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好工作不好找,这些当然都是现代人生活压力的来源。但这些压力,并不必然联系着“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这样的悲情故事,也并不必然要与所谓的“知识贬值论”、“年轻人成重压一代”联系在一起。一个普通人,只要不像张明那样贷款投资不成功,即便有生活压力,也并不意味着要玩命似地兼职,更不意味着年近40不敢要孩子。
    不管是“研究生回家种地”还是“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甚至此前的“北大高材生卖肉”,都只是很极端的个例而已,这些事情的出现,要么是当事人的自我职业选择,要么是投资不利,要么是眼高手低所致,并不必然意味着知识越来越不值钱,更无须舆论小题大做放大悲情。成熟的舆论,不仅要善于从一些事件中探究社会的共性问题,更要保持相当的理性,在并无共性问题的事件中,懂得平静地就事论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