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送
10月28日上午,居住在上海市闵行区的家政服务人员李芬和何益红出门买完菜后乘着同一辆电瓶车回家,不料在一个交叉路口被一辆轿车撞倒,导致何益红重伤,李芬轻伤。11月8日,湖北一家媒体率先报道此事,文章中写到,“何益红在轿车失控后一把推开了李芬,自己却被卷入了车底”。之后,全国众多媒体跟进报道,称赞何益红为“最美钟点工”,何益红的家乡湖北省罗店县还授予何益红“道德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钟点工舍身救人,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正能量”。然而,事发半个多月后,这起“正能量”事件却变得扑朔迷离——据东方网昨日报道,当事人之一的李芬开始对媒体否认何益红救她:“何益红在车子撞过来前,根本没有推过我,所谓‘推开’更是无从谈起。”何益红也承认:“不能说我救人,我当时根本没想到救人。”但同时表示自己确实有“推李芬一把”的举动。率先报道此事的媒体记者则表示:“我现在也在怀疑到底有没有‘推’这回事。”
至此,“钟点工救人”的真实性有了疑问。换言之,何益红之所以成为“最美钟点工”,很有可能是因为突发事件后当事人语焉不详、媒体报道部分失实、社会热捧的结果。
而网友们此刻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有网友说,李芬做人不厚道,既然当初并未对何益红的“见义勇为”提出异议,现在又何必否认?再者说,中国自古推崇“成人之美”,在自己并无损失的情况下“帮助”钟点工何益红成为道德模范,何乐而不为?更多的网友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何益红:明明没有救人却声称自己救人,这是典型的沽名钓誉。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英雄”还原为凡夫俗子,的确令人怅然若失,甚至有些愤怒。但要说这一事件中的当事人有意欺骗公众的感情和对世道人心的良好祈愿,却有些不公平。
李芬一开始是“厚道”的,之所以现在变得“不厚道”,是因为她难以忍受无休止的“被感恩”。在李芬的记忆中,事发时何益红并未推她,而事实上她与何益红同时被困在了轿车底下,两人均是被闻讯赶来的市民救出。事后何益红成为“最美钟点工”,收获鲜花与掌声,而李芬则频繁接到各路媒体电话,询问“被救”经过,还让她列举何益红做过的好事。这意味李芬需要不断地对一个她认为并不存在的“恩情”表示感恩,最终令她无法承受。
至于说何益红,我们无从揣测事发后她向媒体“默认”自己的“见义勇为”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但从她现在既承认自己“没想到救人”又坚称“推了一把”,可以看出这位背井离乡到大都市打工的女钟点工内心的纠结。并且,实际上谁也说不清“推”这个动作是否存在过,车祸发生的一瞬间,何益红的确有可能出于本能推了坐在她前面的李芬一把,只是李芬在极度惊吓的状态下记不清了。无论是出于人性的复杂还是事件本身的复杂,我们都很难指责何益红是为了荣誉而刻意弄虚作假。
此事最需要自我反省的是媒体:为何不经过细致的采访和调查,单凭爆料者和何益红的一面之词,就将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报道成一件真实性存疑的好人好事?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媒体也应该弘扬正能量,但弘扬正能量首先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只有基于真实,正能量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对媒体而言,新闻事件的真相也许并不那么动人,但追求真相本身就是最可宝贵的正能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