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农
又是一年“光棍节”,电商大战硝烟再起,国内知名购物网站各出奇招为11月购物热潮推波助澜,抢夺“单身经济”这块蛋糕。淘宝天猫依然强势,京东、易购、易讯等等也竞相涌入厮杀,“光棍节”与网购“联姻”,变身热火朝天的“购物节”。同时,网购井喷让线下快递业随电商起舞,如逢春运。(《羊城晚报》11月11日)
世上本无“光棍节”,过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节。11月11日,这一独特的日子因有4根形似棍子的“1”而被戏称为“光棍节”,成了单身一族欢聚娱乐的另类节日。越来越强烈的休闲文化需求,对应快节奏的生活态势,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这种纠结中戏谑般地创造出一个节日,用以放松身心,并没什么不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众自娱自乐的精神状态和忙里偷闲的民间智慧。
遗憾的是,自2009年购物网站天猫在这一天发起“品牌商品五折”活动起,“光棍节”就开始被“温柔地绑架”了。天猫在2009年当天销售额达到1亿元,2010年的当天销售额增至9.36亿元,去年则飙升到52亿元。今年,天猫的各种营销造势更是恨不得把用户撩拨得“欲”火焚身,其他电商竞相涌入厮杀,使“光棍节之战”将延续了一年的电商价格战推至高潮。这种态势下,原本内涵贫瘠的“光棍节”已经被彻底“脱光”,成为各大电商垄断下的彻头彻尾的“购物节”。
如果仅仅是商业绑架节日倒也罢了,很多传统节日都难逃商业围攻,七夕节不也硬生生地被商业炒作成爱情的物质化叙事了吗?值得关注的是,诸路电商在将“光棍节”“脱光”的过程中,也“脱光”了自己和电商平台上的商家。电商平台利用“光棍节”进行宣传,通过各种优惠、折扣吸引用户,但背后真正让利的是平台上的商家。不仅如此,惨烈的电商竞争,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畸形规则,譬如天猫被曝要求商家二选一,只能参加天猫的活动或者京东的活动;而京东也被曝出强迫商家参加活动、封锁商家后台的情况。
根本上来说,这种“丛林法则”式的电商竞争,反映出新兴的电商行业还处于低端的粗犷发展模式,动辄就是“脱光”式的价格血拼。正如业内研究人员指出的,电商竞争不仅仅是拼价格,最终还是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资金实力。种种数据显示,今年是中国电商的转折之年。如何规范电商竞争、打击虚假促销和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应该尽早纳入制度化程序。
虽说购物也是购生活,但“脱光”了的“光棍节”,裹挟着消费者预支购买力的电商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生活命题,还是一个商业秩序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