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进评论)职业认同感比教师资格证更重要

(2012-10-30 00:32:43)
标签:

杂谈

乾羽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温岭虐童事件通报会上公布消息:当地幼儿园里,约四成老师合计四万人左右没有教师资格证。而记者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无证上岗”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有专家称,中国六成幼师无教师资格证。(《东方早报》10月29日)
   六成幼师无教师资格证,这似乎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没有资格证意味着没有接受正规的幼师教育,没有资格证也可能意味着职业道德的缺失。于是,在问题的讨论上,人们的思路似乎指向了一纸教师资格证。不知道这样的思路是否会导致对民办幼儿园师资的集中审核,是否会导致新的补考证书热?如果是这样,则问题可能还得不到彻底解决。
    首先,有没有资格证并不是最关键的。对于幼教来说,最基本的门槛应该是爱心,而不是资格证。尽管,新闻中的虐童者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但这只是一个个例而已。在现实中,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幼师多了去了,也没见过有几个如此变态的。虽然,如果做一个统计,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幼师虐待儿童的比例可能更高一些,但这也只能说明,没有资格证的幼师更容易出现问题,并不能说资格证就是一纸保证书。如果有一个资格证就可以避免问题,那么问题也就不会是问题。
    其实,比资格证更重要的是职业的认同感。有资格证书未必会有职业认同感,那些有教师资格证的幼师说不定也会变态,只要认真回顾一下近两年的虐童新闻,施虐者未必都是“临时工”。而如果有了职业认同,那么没有资格证书也不是什么太严重的事情,因为一个爱自己职业的人,一定会爱自己职业服务的对象,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所以,民办幼儿园的幼师经常出问题,并不完全是没有证书造成的,而是他们通常更缺少职业认同感。以温岭虐童事件的当事人颜艳红为例,她觉得这份职业只是临时性工作,而且这份工作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尊严。于是,在面对孩子时,她内心涌起的不是爱,而是“烦”,因此做出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颜艳红虐童的主要责任当然在她自己,但如何提高民办幼儿园幼师的职业认同感却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职业认同感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来自个人的感受。同时,职业认同感既是一种心理感受,也是一种现实的比较,包括物质收入的比较,社会地位的比较。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何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没有那么好。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多数民办幼儿园提供不了公办幼儿园那么好的条件,开不出诱人的薪酬、福利,因此他们在吸引人才时缺少吸引力,招到优秀人才的可能性也就大打折扣。相应地,像颜艳红这样原本就是“问题少女”的人,就可能进入幼师队伍。或者,一些人进入幼师队伍之后,因为前途的迷茫而产生异化。
    人们在看待虐童事件时,更应该把反思的触角伸向民办幼儿园所面临的处境,搞清楚为何民办幼儿园的幼师更容易出问题——是缺少了资格证,还是缺少了职业认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