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瑜
日前,在某电视台鉴宝类节目中,一女孩带着号称是干爹送的价值不菲的翡翠上节目,被专家鉴定为玻璃做的地摊货。节目播出后,这名女孩爆料称自己是节目的“托儿”,所谓“干爹”、“翡翠”等都是节目组设计的。(东方卫视
5月15日)
当年我们很迷恋足球,天天为国足歇斯底里,后来终于知道场上、场边、场下、场后那帮爷们儿都是赌球的,都是当导演、当编剧、当演员的,全部的热血球迷都被人家当猴儿耍了一回。
现在,我们一边看着电视,一边集体向“干爹”们开炮,并笑话这个外貌娇美的女孩儿真假不分、闹了个大红脸、感情也被人欺骗。当人人都在痛斥社会道德滑坡的时候,这个女孩儿又一脸无辜地告诉大家:“什么台词、什么干爹都是骗人的,自己也就是一托儿,神马话题都是导演组刻意设计的……”于是,电视机旁边所有的热血青年、中年、老年们,又一次被集体当猴儿耍了一回。
童话可以骗人,但上演真人秀的电视节目也骗人,这就伤不起。这档子节目大概也想学马诺时代的《非诚勿扰》,以为要想有高关注的收视率,就必须有高关注的社会话题。不得不说,节目组,你成功引起了社会关注,你在收视率上成功上位。
但是某电视台,我们还是想告诉你,靠这样人为制造社会话题、炒作社会底线来让收视率上位,这样的节目已经在新闻职业底线上失守了,即使是赢得暂时的收视率,也会失去社会公信力。何况是鉴宝类节目,原本要求科学精神,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现在公然造假,拿什么让公众信服你?即使你请再权威的收藏、鉴宝专家,谁又能保证那些专家们不是和那女孩儿一样的“托儿”?你对珠宝、藏品价值的鉴定,又会不会故意指鹿为马、鱼目混珠,价值一百万的给你说成一百块,价值一百块的给你说成能卖到一百万?
媒体曾经报道,某人参加一个非常著名的相亲节目,最后剩下两个女嘉宾,那哥们很“高尚”地选了丑的那个,所有人都说他傻……其实他也没办法,节目组告诉他必须把那女的带走,“牵手”成功后两人再也没联系过……所以,这类靠造假来吸引公众眼球的节目绝非一个两个。他们何尝想过,在这样靠刻意设计“剧情”赢得收视率的同时,也是对观众的一次恶意欺骗。
把观众当猴儿耍的节目,迟早有一天也会被观众当耍猴儿看。谁来打捞此类节目日渐失守的社会责任,还有职业底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