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2012年4月28日,“湘潭神女”的造神计划搁浅。21岁的王茜,这个差点被任命为岳塘区发改局副局长的留洋辍学生,将包括她的父亲王达武在内的一大批官员拉下马。湖南省处理这起事件之后,当地官场不少人觉得这位心急的父亲并非失败于制度的阻拦,而是他要为之“铺路”的女儿过于年轻。接收“神女”王茜调动的湘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塘区委书记肖克和说,答应王达武的要求,是“为了以后的项目”。(5月11日《南方周末》)
10天之内,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仕途新星疾速陨落,同时大批领导干部因此翻身落马,网络事件再次扮演了推动吏治的催化剂。不过,当这起风波的尘埃逐渐散去,公众心中的一个谜团依然未解——“湘潭神女”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当地不少官员表示,王达武的功亏一篑“是因为他太急了”。在神通广大者“曲线就业”大行其道的背景中,这种说法现实得令人触目惊心。王达武的“心急”固然有其蔑视规则的潜意识,但也未尝不是信心爆棚的直接体现——他自己当年也曾是这种奇迹的制造者,毫无背景的王达武曾经导演了自己的升迁奇迹,大权在握之后,轻车熟路的他怎能不急于在子女身上再次大显身手?
无论是王达武自己当年的发迹,还是如今为女儿“搭桥铺路”,“项目”都是其得心应手的敲门砖。凭借偶然得来的领导字画,王达武在仕途中一帆风顺,因为领导认为“他能拉来大项目”。同样是许之以项目支持,“湘潭神女”异军突起,直到如今,因负责王茜调任及提拔具体工作而被免职的原岳塘区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沈颖,依然深感无辜:“组织上对我的处理是合理的,但我也是为了工作。”子虚乌有的项目,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魔力,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倘若各方所说属实,“湘潭神女”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标本,在这起违规任用提拔的丑闻中,没有金钱交易,取而代之的是项目交换。落马者至今仍在辩解“也是为了岳塘的发展”。当有些地区仍在为招揽项目而绞尽脑汁之际,看似唾手可得的效益怎能不令人欣欣然而向往之,纵使轻易突破制度底线也在所不惜。相比起黑金交易,这种项目置换显然更加隐蔽,同时也更加理直气壮——纵有万般不是,也有“为地区谋发展”作为托词。这种政绩饥渴不仅留下了太多权力出租的破绽,而且其本身也难逃“不落腰包的腐败”之嫌。
在这起丑闻中,项目的魔力一览无余,值得反思的内容是,魔力无穷的项目何以如此轻易地交换?如果领导者手中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如果项目的予取予求仍只在领导者的一念之间,当政绩饥渴遭遇项目甩卖,“湘潭神女”之后,公众仍不免将要见证更多的神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