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观)高校“伪娘团”

(2012-04-10 01:54:53)
标签:

杂谈

    湖北武汉一群在校男学生创建“爱丽丝伪娘团”,由男生反串女生表演。据悉,舞团招新对团员要求严格,“腿要又细又长,个子不能太魁梧,脸要长得秀气俊俏。”伪娘团经过演出后,在高校里走红,商演接连不断,每人的出场费为500元。(《武汉晚报》4月9日)

(围观)高校“伪娘团”
赵顺清 画

 

 
    “伪娘”源于日本动漫,流行于日本、台湾,是指拥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且变装后常带有很强的“萌元素”,甚至超过一般女性角色。从新闻中看,高校“伪娘团”的形成也是阴差阳错,因一次活动反串扮演女生而引来灵感。作为在校大学生,“伪娘团”不过是一个社团,通过组织演出赢得收益,也是一种社会实践。至于男生女性化、造成对公众的负面影响等,这些都是人们的刻板偏见。高校“伪娘团”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
    钟倩

 

    虽然艺术本真与生活本真在形式上有区别,但艺术本真的存在,与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生活本真是有联系的。当下的“男孩危机”已经让很多人开始担心,“伪娘”的艺术本真可能影响生活本真,“伪娘”将舞台上的装扮成瘾带到现实生活的可能性,不得不防。此外,两性人格的许多方面,是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可能疏于对“伪娘团”背后信息做深入分析,只肤浅地对其表面现象进行认可、认同和模仿,这会伤害青少年健康性别意识的形成。
    郭文婧

 

    “伪娘团”商演虽然不符合主流文化取向,甚至还会遭到部分人的白眼,但却满足了多元文化的个性需求。在我看来,大学生“伪娘团”商演之所以走红,除了“大学生”这个标签让观众感兴趣外,恐怕还与社会文化需求多元化和缓解紧张的生活压力有关。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一个另类的反串演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笑声,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大可不必对此行为杞人忧天。
    赵国旗

 

    有“伪娘”潜质的男生,以“伪娘”装束走向舞台并获得不菲报酬,说明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折射出男生与女生两者“边界”,在一些公众眼光中日趋模糊,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原本隐藏在“背阴面”的事物,可以公开化还能得到部分人群“喝彩”,只能说明一些人的精神需求已经出现了问题。“男人穿裙子”站在舞台上可以获得连连喝彩,真正的女人穿裙子站在舞台上反而没有“伪娘”更迷人,这不是一种“病态”又是什么?
    毕晓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