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干部进高校学习应降低成本

(2012-03-26 00:47:43)
标签:

杂谈

普嘉
 
   据新华社报道,3月24日上午,近500名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分别走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聆听厉以宁、叶小文、陈雨露等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这标志着2012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正式开班。据悉,参加今年选学的共有120个单位的4200名干部,选修总课时达20万学时。
   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效率,而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可以看到,干部再学习的渠道已经从党校、行政学院扩大到北大、清华等一般高等院校,与党校、行政学院优势互补,这有助于学员眼界更开阔。问题在于,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干部有针对性,专业性强,而一般高等院校的工作重心是本科生教学以及科研,所传授的知识在实际公务活动中未必用得上。
    当然,不少领导干部很愿意去高校学习,一些机关单位还把高校培训机会视为一种待遇,但是否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倒未必是干部们最看重的。只怕一些干部是把高校培训机会当成休假,或者学习是其次,在学校里结交同为干部的“同学”,发展更广泛的人脉,才是此行目的。公务员参加培一般是带薪,在培训期间,所需学费、书籍杂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基本上由所在单位提供。对个人来说,学习的经济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个成本最终转嫁到纳税人身上了。今年选学的共有120个单位的4200名干部,这肯定是笔不菲的学习开支。20万学时过后,干部的素质、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纳税人能够感受得到吗?
    诸如厉以宁、叶小文、陈雨露这几位名师,还算与政府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比较了解干部想听什么、需要哪方面的知识,但更多担任培训讲课的高校教师平时面对的都是一般学生,在培训实际中,能做到区别对待普通学生与在职干部吗?假如所授内容离工作实际太远,也没有谁来监督培训情况,缺乏对干部受训后的跟踪管理,培训到最后有可能会沦为应付了事。
    选修课意味着可替代的,或是没有那么紧迫的。如果对干部培训依然大班授课,没有针对性,仅仅为了增长干部见识,那么,对有的选修课程能是否能采用远程授课的方式呢?不必让天南海北、工作繁忙的干部集中起来学习,下载学习资料、看看授课视频,学习时间灵活,干部们可以不占用工作时间,在8小时之外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干部学习成本大大降低,什么住宿费、交通费等等都节省了,那些为了结交“同学”的隐性交际成本也没有了。干部脱产学习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若能用更为现代化的方式化解,又一样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