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男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忸怩作态;女生变得大大咧咧,粗犷泼辣,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老师称,这是性别教育的缺失。为了让男生“更像个男子汉”,女孩更具有淑女气质,郑州十八中试行了新校规——28条“阳刚男生”标准,20条“秀慧女生”标准,并评出了22名“阳刚男生”、22名“秀慧女生”。(《河南商报》2月28日)

朱慧卿 画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一些男孩子温柔秀气,一些女生粗犷泼辣,都是正常现象。比如爱剪短发的“假小子”,影响谁了呢?只要学生自己愿意,没违反法律和道德,都是没有问题的,不宜去作强行的扭转。在现实中,显示“中性化”甚至“反性别”特征的,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说演艺界,就有“中性化”的李宇春,男扮女装的李玉刚等,他们都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有多少人认为他们“性别倒错”、不正常呢?(北京
李清)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心理、行为、言谈举止,都应该合乎阳刚,女性则都应该合乎秀慧。当然,这并不是说,男人就不能偶尔也很温柔,女人就不能偶尔也很厉害。另外,一些男性和女性,由于先天的体内性激素或多或少,加上后天的家庭养育的缘故,会较为偏离自己的生理性别,呈现出中性化,甚至有些异性化,但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不是什么问题。(山东
胡乐乐)
“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缺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孩子在幼儿园就读,老师多是女性,男孩子从小就跟女性老师学习,其阳刚之气就越来越稀薄了。而中小学对学生的性别教育则是缺乏的,这也就造成了孩子的“中性化”;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以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且没有注重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气质,只顾孩子的学习成绩,再加上社会上一些“性别错乱”的角色误导,这使得孩子弄不清自己的性别定位。(浙江
王军荣)
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在利用选秀平台打造年轻人偶像时,恐怕要有公共道德意识,尽量推出一些与社会关于性别的“原型要求”相适应的偶像,对成长中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引导,免得娱乐圈愈演愈烈的“中性化”风潮,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裹挟进来。孩子的性别问题,决不是孩子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情,关乎整个社会能否培养出一批合格公民的问题,不能小视。(四川
何勇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