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洁
汶川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消息引发各方争论不休,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地震遗址上申报A级景区的不仅有汶川,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也拟申报国家4A级景区。对于网友们的质疑,汶川县宣传部副部长谢旅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地震之后,汶川县耕地灭失,县水泥厂、岷江硅业等企业外迁到茂县、金堂县,老百姓没有耕地,也失去打工机会,“发展旅游是唯一的出路”。她同时表示,该景区建成后不收门票。(《北京晨报》2月24日)
有关汶川地震灾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争议,其核心不外乎以下两点。其一,用灾难来作为旅游卖点本身是否道德;其二,更多需要缅怀和纪念的地震遗址,被作为参观游乐的旅游场所,二者能否和谐统一。
应该说,这样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人们对于灾区成为景区多少心存顾虑,也完全可以理解。不过,那种认为灾区旅游便是对灾难的消费,甚至认为轻松快意的旅游与灾区的气氛不符,其实本身也来自偏见。不可否认,旅游当然会带来消费,但是,这一消费是不是就是对灾难的消费,又是否意味着对死难者的不敬,这样的视角其实也多少显得有些狭隘。按照这样的逻辑,烈士陵园的气氛恐怕更不适合轻松快意的旅游,那么,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作为4A级景区,是不是也该算是胡来?
事实上,旅游的内涵其实原本十分宽泛,不仅旅游的形式并不单一,旅游者的心态也并不相同,甚至对于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具体而言,有人爱轻松快意的休闲之旅,有人则更青睐能够深度感受人文历史的苦旅,更有不少驴友已经热衷于助学游与爱心游,专门到老少边穷地区给那儿的乡亲和孩子送点东西,莫非这些旅游者也是对穷困和落后在进行不当消费?某种程度上,作为景区的烈士陵园其实体现了保护、敬意,而不是轻薄、怠慢,那么,为何地震灾区成为5A景区就惹出诸多是非呢?
可见,地震灾区成为景区,至少应与轻佻和戏谑无关。至于说灾区靠旅游业获取收入,其实也真的没什么不妥。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汶川地震一年之后,一些开始摆摊贩卖地震光盘和画册的北川居民,便被质疑发国难财。不过,即便灾区居民真的以地震谋生,恐怕也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在现实困境下的无可指摘的选择,对此,其实更需给予理解和体谅。事实上,同样是灾区旅游,在国外也同样存在,日本3.11地震后,灾区旅游同样得到了重视,而为了给灾区民众以帮助,一些日本民众也纷纷旅行计划,将目的地改到地震灾区。
基于上述视点,即便“发展旅游是唯一出路”或许过分依赖了旅游的拉动作用,但地震灾区成景区,的确并无不妥。而真要说这里面有什么问题,灾区的民众又能否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地震灾区的旅游业会否遭变相垄断,其实要远比“灾区成景区”本身更需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