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近日,媒体报道一座形如铜钱的大楼在广州珠江边修建。有专家指出,珠江边不宜建过高建筑物,形如铜钱的建筑让人觉得如暴发户。该项目总工程师称其形如玉璧,并表示该建筑是由意大利人约瑟夫设计,设计师对中国文化了解较深,形象取意能迎合广东人。(据2月3日《新快报》)
看到这样一座金黄色双圆形建筑的效果图,确实很容易与“全球十大最丑建筑”之一的“方圆大厦”联想起来。虽然两个建筑在细节上有差异,但整体效果还是比较接近,引发误会也在所难免。
据设计师解释是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的创意,乃是形如“玉璧和水轮车”,并非铜钱造型。当然,单纯从效果图来看,是跟“玉璧、水轮车”类似,但也可以看做是“大金环、卷纸”,甚或说它是麻将里的“一筒”都行,毕竟都是那样的形状嘛,就看该建筑在观者心中的倒影为何物了。
按说天下建筑已是海量之众,但绝大多数都属平庸之作,可堪精品的建筑不过是沧海一粟,而能够传承下去、跨越时代的经典更是寥若晨星。在当代建筑中,更是如此。虽然不少新异建筑号称要打造为城市标志、塑造时代经典,但沦为笑柄的几率,远远高过赞誉之声。
即便是鸟巢、巨蛋、水立方这样的建筑,不也是经受过诸多嘲笑和非议,才逐渐被世人接受嘛。至于央视新大楼,至今还被民间视为“大裤衩”,不曾摆脱过尴尬局面。而之前广州的新电视塔,虽然被官方定名为广州塔,却远远不如民众口中的“小蛮腰”出名。由此可见,一座标新立异的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民众认同。因此,珠江畔的这座新建筑叫“大金环”也好,“玉璧”也罢,都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其实,从国内目前追逐新奇特建筑的热潮来看,有些过于盲目看中外观造型,却忽视了建筑本身的意义。建筑外表再奇特怪异,也只是视觉上的噱头,都比不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当下,更应该设计建造低耗能、节约资源、与环境融洽的建筑,这才是符合时代所需要的。对于那些过于新奇独特的设计,不妨在正式立项之前,多征求下民众的意见,免得太过突兀,让民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就要被迫接受一座另类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