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只眼)不必纠结上座率,安全才是真问题

(2011-08-03 00:19:32)
标签:

杂谈

易晖

    昨日《春城晚报》有两篇关于高铁的报道看似“标题打架”,一是《京沪高铁满月,上座率大跌》,二是《铁道部自称平均上座率107%》。
    只要登录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就会发现,曾经抢手的多趟列车均出现一等座、二等座尚有大量余票的现象,其中的天价商务座,基本是在“运凳子”。看来,多次设备故障令旅客“闻高色变”,绝非媒体夸大其词。而铁道部自称高铁平均上座率107%,很容易被民众解读为“高铁超员”。其实,早在7月1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做客人民网时就表示,列车上座率是一个平均数,不同时间的列车上座率很不均衡。也就是说,高铁列车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复用的,所以上座率超过100%并不一定超员。照此说来,铁道部自称平均上座率107%也没有说假话。
    在我看来,“平均上座率107%”的铁道部网站消息与新闻消息不是一回事。“上座率大跌”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有价值的新闻消息,而“平均上座率107%”属于“宣传消息”,就像时下流行的“被平均”一样,虽然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和信息服务价值,却有“总的来说是好的”之类的宣传价值,能给铁道部的政绩镀金,粉饰眼下的“闻高色变”,并能以上座率高为由证明高票价的合理性。
    近日,有报道称,针对京沪高铁开通以后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铁路部门对京沪高铁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大检查,迅速整治存在问题,强化安全保障措施。然而,上座率大跌“被平均”,令人怀疑在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铁道部门的“安全至上”还在与“上座率至上”打架。
    没有人希望高铁上座率持续大跌,但在此时,上座率下跌是治疗创伤的需要。加强设备检查检修,提高设备稳定性,加强和规范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大高铁调度员、动车组司机等主要工种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工作,都需要一个过程,铁道部本应主动让上座率暂时跌下来,而不是继续用平均上座率超过100%麻醉自己。
    7月14日,王勇平做客人民网时表示,截至13日,京沪高铁运行半个月来平均上座率为106%。而在发生了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后,高铁平均上座率竟然还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达107%。可见这个平均上座率并不受特大事故的影响。如果某些人此时还在钟情这个数字,只能说明坐得太高,心太铁。
    高铁上座率是否越高越好,铁路方面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在铁道运行实践中,在上座率中“运凳子”,其实是必要的安全措施。1993年7月10日,京广线163次列车与2011次货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乘务员32人死亡,旅客8人死亡。而正是这次事故,导致了“隔离车厢”的产生:列车的第一节车厢保持上座率为零,车门始终紧闭,其作用就是在撞击时充当“缓冲带”。
    高铁“运凳子”可减少“闻高色变”。面对京沪高铁上座率大跌,不妨顺势引导:将车前车尾的几节车厢改成“隔离车厢”,最好连凳子都拆掉,必然可使安全率大升。不过,这只是笨办法,假如高铁信号灯“红变绿”的隐患不除,“隔离车厢”隔离伤亡的作用有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