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城时评
春城时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359
  • 关注人气:31,2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教辅暴利源于义务教育产业化

(2010-06-02 01:09:17)
标签:

杂谈

(时事快评)教辅暴利源于义务教育产业化

                                                                                         张兮兮画

一 挥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安徽调查时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减轻负担,书包依旧被多种多样的辅导书占据。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各学校仅仅用家长签字的一张订书单,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继续进行着“统一征订”。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统一征订教辅书,但依旧未能斩断教辅资料伸向学生的捞钱“黑手”。
    笔者上学的时候根本没有见过什么教辅书,现在偶尔翻看我女儿的各种教辅书总有新奇之感。客观地说,她这个学校选用的教辅书编得图文并茂,颇有可读性,连我都想“回炉”从头学起。而且,这些教辅书与教材确实相辅相成,假如不用老师指定的教辅书,学生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但是,教辅书泛滥带来的危害也显而易见,首先是书包沉重,已将我女儿压得有点驼背之相,然后是课业繁重,过多的辅导书作业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女儿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星期日早上9:00又得按时起床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作业,必须在12:30前做完。下午2:00开始完成老妈布置的辅导书作业——《20分钟》、《一线名师核心试卷》、《大考卷》等。下午5:30必须做完。零点30分,当我躺在床上时,还要做该死的阅读强化作业。”
    更严重的是,教辅市场的竞争手段不正当,“说白了就是拉关系”,其暴利产业链条链接着腐败。有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书商能把起码有15万个中小学学生的大县教育局搞定,按照学生人手一册教辅来算,一次性赚几百万并不是难事。
    笔者一直对一个问题感到纳闷:为何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化的当下,中小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学习负担却未见减轻?现在终于找到了部分答案:让学生的书包加重,让各种教辅书成为学生和家长“自愿”或被迫消费的“大餐”,教育局、学校、出版社才有钱赚。
    《经济参考报》中有一句话:“本应干净的义务教育产业,正面临着被蚕食和破坏的巨大危机。” 笔者以为,这些问题的病根就在于义务教育产业化。把义务教育当成产业,它就“干净”不了。
    对于教辅市场出现的无序竞争,有专家呼吁应借鉴国家对教材出版单位实行资质认定的做法,由出版管理部门对教辅读物实行评审制度,将那些靠买卖书号、拼凑内容等手段出版发行教辅读物的单位逐出市场。还有专家建议组织教辅读物评选,定期向社会推荐质量过硬的教辅书,曝光“劣辅品”,实现有序竞争。笔者以为,这仍然是产业化思路,效果有限。在“定期向社会推荐质量过硬的图书”这个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学术腐败。
    笔者认为,要减少折腾,最好是对教材、教辅读物实行公益化的一条龙“垄断服务”,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教材、教辅读物,实行教辅书免费采购和“一费制”——规定学校不能向学生收取“教辅费”,这样方可确保教辅书质量,也可确保教辅书出版经营利润的大部分上交财政,而不是由“暴利产业链”瓜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