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宓子贱篇
(2025-07-19 20:26:29)
标签:
读书札记 |
分类: 《论语》自学偶得 |
宓子贱
在从政的的弟子中,孔子最欣赏的是宓(fú)子贱,夸他为君子。
1
鲁定公执政期间,孔子在中央主政,宓子贱也在政府工作。
后来,鲁定公派子贱到单父去当县太爷。
成行之前,宓子贱来向老师辞行。
孔子对子贱说:“做官的人,不能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更不能人家说什么,你马上就同意。这样会显得你没有自己的立场。你也不要轻易否定人家的观点,否则人家就不愿意向你透露自己的想法,许多实情你都不能了解。你要像高山深渊,抬头不见顶,俯首不见底。”《说苑.理政》
子贱牢记老师的教诲,当他的县太爷去了。
2
宓子贱的聪明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他走马上任,特请求国君的心腹做他的书吏。
到了单父,宓子贱立即召见大小官吏,给他们立规矩,请同来的书吏做记录。
书吏提笔书写,宓子贱在一旁扯人家的袖子,让书吏把字写的一塌糊涂。
随即生气的举着书吏的杰作给大家看,当着众人的面把书吏好一顿羞辱。
子贱这是杀鸡给猴看:我宓子贱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主。
子贱这样做,还有更深的用意。
果然,书吏平白受辱,摔下鼓棒不干了,向子贱交了辞呈。
子贱也不挽留,还对他们冷嘲热讽。
书吏装了一肚子气,去向鲁定公告状。
鲁定公虽然对子贱有气,但事涉孔子的学生,就请教孔子处理的方法。
孔子主张“亲亲尊尊”。
“ 亲亲”,就是遇事要与自己亲近的人保持立场一致。比如儿子偷了人家的羊,父亲要为儿子隐瞒。
子贱是孔子得意的门生,孔子自然要护着他。
孔子对国君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啊!凭他的才能,辅佐贤王霸主都绰绰有余。他能放下身段到单父做个小县官,不过是想试试自己的才学。他是以这种方式向你进谏的吧?”
孔子厉害。
既然自己的学生都是可以侍奉天子的贤能,孔子愿意帮鲁定公打理政务,那不更是屈才了吗?
听孔子这样说,鲁定公晚上就睡不着了。
想来想去就明白了。
子贱这是故意做给我看的。
意思是:“别事事管着我。你要用我,就得放权。你要掣我的肘,就别怪我给你把事办糟了。”
鲁定公本来就被三家压制着,他还指望孔子师徒帮他翻身呢。
再见到孔子,鲁定公长长的叹口气说:“这是寡人无能啊!是我扰乱了宓子的政务,反而要求他把事情办好,这太不应该了。如果没有那两位书史,寡人就无法知道自己的过错;如果没有您的提点,寡人至今也不会醒悟。”
鲁定公也够可怜的。
作为一国之君,毫无来由就来一番罪己。
遂特批单父为特区,允许子贱实行自治。事前不用向中央请示,事后也不必向中央汇报。
从此,单父就成了子贱的一亩三分地。《孔子家语. 屈节解》
3、
单父的地界与齐国接壤。
那年,齐国放出风来,要途经单父去攻打鲁国。
恰缝麦收时节,单父的父老对子贱说:“麦子已经成熟,如今齐寇要来,种地的人们来不及收割他们的麦子。不如把城内的百姓放出去,把城根地的麦子收了。这样,既可以增加咱们的粮食储备,又不会让这些麦子落入齐寇之手,白白资助了敌人。”
父老多次请求,子贱只是不置可否。麦子就被齐人抢走了。
事发之后,季桓子很生气,派人去责问子贱:“百姓种那些麦子容易吗?他们寒耕热耘,就要到口的麦子竟然吃不到,你就不觉得痛心吗?这事你不知道也就算了。人家告你了你还不听,这不是一个父母官应该对待百姓的态度吧?”
子贱对来人说:“今年的麦子没了,明年还可以再种。麦子又不是城里百姓种的。让他们不耕而获,我怕惯坏他们。再说,就是得到单父那一季麦,也不能使鲁国更强大,失去了也不会让鲁国更弱小。要是让百姓生出贪婪之心,那就难办了。”
季桓子听了回报,羞愧得满脸通红。说道:“我恨不能有道地缝钻下去,我哪还有颜面再见宓子哉。”《孔子家语.屈节解》
4
孔子听说子贱治理单父很受欢迎,就让他谈谈经验。
子贱说:“当初你教我的知识我都用到实践中了,所以,当官的道理我更加明白。我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我可以安排亲戚们做事,让他们都有饭吃,亲戚们就更加亲近我。公务虽然都很急迫,我也有办法处置。吊孝探病我也没耽误,朋友也更加亲近我。”
孔子让子贱谈谈经验,子贱总结出三条:
第一条、体恤百姓,把别人的父亲当父亲,把别人的儿子当儿子。体恤没人管的孤儿、老人。
第二条、有三个人,待他们就象是自己的亲爹;有五个人,待他们就象是自己的亲兄弟;有十一个人,待他们象朋友。
第三条、当地百姓中有五个能人, 侍候奉养着他们,向他们学习理政的方法。《孔子家语.辨政》
孔子夸赞子贱:“这个人可真是个君子啊。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那他是跟谁学的呢?”《论语5-3》
跟谁学的?
跟老师学的呗。
同样是做官,孔蔑和子贱相比,那可就差远了。
孔蔑是孔子哥哥的儿子。
孔子去看孔蔑,一见叔叔的面,孔蔑便发牢骚:“这做官也没什么好处。公务太繁重,学问也没时间研习,以前学到的知识也丢了。工资太低,连嘴都护不住。亲戚们以为我做了官,可以照顾他们一些,我却做不到,亲戚们也跟我疏远了。公事多半都很急迫,忙起来连吊孝、探病的时间都没有,朋友对我也疏远了。”
见自己的侄子这样,孔子很不高兴。《说苑. 政理》
5
关于宓子贱拒绝收麦子这件事,我总觉得不大对劲儿。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一季麦子对百姓的重要性。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把野菜当粮吃的。丢掉一季麦子,那是会出人命的。
子贱可能是富家子弟,家里囤积着几年都吃不完的粮食吧。他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看来,宓子贱说自己“体恤百姓,把别人的父亲当父亲,把别人的儿子当儿子”,这话是掺了水分了。
6
关于宓子贱治单父,还有一种说法。
说的是巫马期和宓子贱都治理单父,两人都治理得不赖。但两人的情状却截然不同。
巫马期治理单父,披星而出,戴月而归,事必躬亲。连个坐下来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
宓子贱呢?足不出县衙的大堂,每天就是弹琴取乐。人家是悠闲自得,十分安逸。
他们给宓子贱这种理政的方式取了个高雅的名称,叫作“琴治”。
那么,宓子贱理政的诀窍在哪里呢?
巫马期去向子贱取经,子贱说:“我是让别人替我做事,你是亲自操劳。自己亲力亲为,自然就很辛苦。我用别人做事,当然就很安逸了。”《吕氏春秋·察贤》
不能否认,一个好的领导,会用人是基本功。
只是,人也不是可以白用的。
宓子贱用的那些人,显然都不在编制内,他拿什么给人家开工资?
孔蔑不是说,他们的工资很低,连糊口都难吗?
7
《孔子家语》、《吕氏春秋》、《说苑》都在赞颂子贱。
他们认可子贱的是哪一点呢?
琴治。
为了凸显宓子贱的消闲,他们拿日夜操劳、事必躬亲的孔蔑、巫马期做对比。
子贱所以清闲,是用别人替他干。
有出就有入。
如果不是子贱自己掏腰包维持和这些人的关系,那就只能是允许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盘剥百姓了。
那么,赞颂宓子贱“琴治”的,难道不是借宓子贱之名,为自己的腐败和懒政作伪装吗?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看起来是有点笨。
但是,这种事必躬亲,认真工作,不畏劳苦的官,无论如何也不应该作为被贬低的对象吧?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