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菊
梦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05
  • 关注人气:1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司马牛篇

(2025-07-25 15:12:06)
标签:

读书札记

分类: 《论语》自学偶得

司马牛

 

司马牛话多且性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

司马牛问仁。

孔子说:仁人,他说话迟钝,就像话很难出口的样子。

司马牛不是话多性躁吗?

孔子这是要改改他的脾性。

 

老师的回答不是自己预想的答案。

司马牛不能理解,人生来有说话快的,有说话慢的;有肯说的,有不肯说的。怎么说话迟钝就成了仁人了呢?

再问:说话迟钝,这就是仁了吗?

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迟钝吗?论语12-3

 

孔子是有点绕。

司马牛听明白了吗?

不知道。

孔子的意思是这样的:

你问什么是仁?仁是很难做到的。如果你想做个仁人,不要着急到处告人。你说了大话却做不到,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至于什么是仁,孔子可没有回答。

 

2

司马牛问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这是司马牛忧愁、恐惧了。

孔子的意思,你要做个君子,就不能忧愁,不能恐惧。

 

司马牛又不明白了,这忧愁和恐惧也是有原因的。

比如一个人家,孩子得了重病,眼看就不行了,却无药可治。就算他的父亲是个君子,他能不忧愁吗?再比如,一个弱小的国家,强国入侵,眼见得就要沦落为奴隶。就算他是个君子,能不忧愁吗?

 

司马牛疑惑的问:不忧愁,不恐惧,这就是君子了?

孔子说:问心无愧,有什么忧愁、恐惧的呢?《论语12-4

 

司马牛听明白了吗?

不知道。

显然,无论是不是君子,遇到让他忧愁、恐惧的事,他也不能够不忧愁、不恐惧。

孔子的回答不具备普遍性。

 

3

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认真做事而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啊。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论语12-5

 

如果真没有兄弟,司马牛不会因此而忧伤。世上没兄弟的人多了,谁会因此而天天忧伤呢?

 

其实,司马牛的兄弟还不少。《左传.哀公十四年》

 

4

司马牛不姓司马,他姓向,字子牛。

子牛有个哥哥叫向魋(tuí),又叫桓魋,在宋国做司马,人们叫他司马桓魋。叫子牛为司马牛,就是司马家的子牛。

 

孔子周游到了宋国。宋国是司马牛的家乡。

司马牛要做孔子的学生,他的哥哥司马桓魋(tuí)坚决反对。

那天,孔子与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桓魋提了把斧子就去砍树。孔子的弟子们吓得惊叫:“老师,快跑!”

孔子一边逃跑一边说:“上天把德给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论语7-23

 

5

司马牛跟哥哥闹翻了。

他离家出走,跟着孔子去周游,心里却是又忧又惧。当他问“君子”时,孔子就说“君子不忧,不惧”。

孔子答非所问,司马牛没有和自己的忧惧相联系。

孔子顺着自己的思路解释:问心无愧,何忧何惧?

意思是:你做我的学生完全是正确的。既然问心无愧,你有什么可忧愁恐惧的呢?

 

司马牛性子急,话多。他问“仁”,孔子就让他少说话。

显然,孔子才不管什么是仁呢。

在孔子看来,学生问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要有针对性。

孔子是把学生的提问作为思想教育的契机的。他不看重传播知识。

司马牛问“君子”,孔子的回答也很有针对性。

但血亲是难以割断的。

尽管司马牛不认同哥哥的做法,也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但仍不能解除心中的痛苦。所以才有了司马牛之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亲兄弟分道扬镳,司马牛无法排解心里的痛。就算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6

司马牛的那个哥哥司马桓魋和他的另一个哥哥向巢后来都叛国了。司马牛把他的封地和玉圭交还给宋景公,自己到了齐国。

后来桓魋也逃到齐国,司马牛把封邑交还齐国又到别国去。

司马牛在出国途中死在了鲁国国都的外城门外,鲁国有个人把他葬在了鲁国。《左传.哀公14年》

 

司马牛是要去看自己的老师的吗?

两年之后,哀公16年,孔子也离开了人世。

 

202574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