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曾参篇(2)
(2025-05-27 08:51:29)
标签:
读书札记 |
分类: 《论语》自学偶得 |
3
曾子自己有仁爱之心,也教育自己的弟子要为实现仁而努力。
曾子教育弟子说:士不能没有坚强而持久的意志,把宣扬、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并能坚持终生。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论语8-7》
曾子认为:君主死了,可以把未成年的幼主托付于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他身上,面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改变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了。
这是曾子理想中的忠臣。可惜这样的人在当时已经是稀有动物了。《论语8-6》
曾子说: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意思是:作为君子,朋友们聚在一起时,应当谈论学习。朋友之间要相互督促,完善品德。《论语12-24》
按照这个标准,曾子认为不能与子张做朋友。因为很难与子张一起实行仁。《论语19-16》
曾子理想中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呢?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本来有学识,看起来却像是没学识,本来很充实,看起来却像是很空虚。别人侵犯了他,他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是这样做的。《论语8-5》
一般认为,曾子说的这个人是颜回。
曾子这段话值得求学者,特别是在读的学子重视。
4
曾子大病一场,把他的弟子们叫来。
弟子们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的病情,表示关切。
曾子激动地说:动动我的脚!动动我的手!我这不是全全活活,都好好的吗?
诗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是曾经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心里那个怕,胳膊腿都在抖,就像站在深渊边缘,就像踩在薄冰上面。就差一步,差一步就到那边了啊!从今往后,我知道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了。小子们!”《论语8-3》
儒家看重生命,认为生命是父母给的,只有保护好身体,才对得起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曾子把弟子们召来,也是给他们来个现场教学,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这次,曾子是病的厉害了。
鲁国实际掌权的,三桓之一的孟孙家的孟敬子来探病。
曾子对他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意思是:鸟要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他的话是善意的。
曾子知道孟敬子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但他就是想用他的真诚打动孟敬子。
曾子说:君子所看重的道有三个方面:生气或激动的时候,不要把暴躁、傲慢挂在脸上。不苟言笑,形貌端庄,看起来才像是个讲诚信的人;出言吐语,不要表现的粗野而不通情理。
关于祭祀的事,可以去问主管这些事务的官。《论语8-4》
曾子教导孟敬子,是秉承他一辈子弘扬“道”的理念——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可惜的是,曾子教导孟敬子的,都是一些虚的东西,就像现代人的摆拍。做得都是表面文章,而且是装出来的。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听了说: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14-26》
曾子教导孟敬子,是不是有点越位呢?
5
总结曾子的一生,他的缺点是对老师的教导有盲从的倾向。
这也是由他的禀性所决定的,他是有点笨。正像他的老师孔子说的:参也鲁。《论语11-18》
但瑕不掩瑜。曾子的一生还是光辉灿烂的。
曾子很看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曾子说:我经常反省自己:为人谋事尽心了没有?和朋友交往讲信用了没有?老师教我的本领实践了没有?《论语1-4》
曾子诚信、敬业、自省的主张,是华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然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