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冉求篇(3)
(2025-05-06 20:19:03)
标签:
读书札记 |
分类: 《论语》自学偶得 |
8
冉求打了胜仗,请求季康子迎回孔子。
然,师徒重聚却使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冉求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孔子当年的位置。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孔子就芒刺在身。
孔子多么希望冉求像当年跟着自己出国一样放弃官位。
孔子忘记自己骂想学稼的樊迟是小人;忘记自己说读书就要去做上等人。
现在的孔子做不成官,说辞也换了。他说,国家政治腐败还去做官挣俸禄是可耻的;《论语14-1》国家政治腐败而拥有富贵是可耻的。《论语8-13》
现在的冉求已近不惑之年,他不会再认为孔子的话句句是真理。周游列国的经历告诉他,老师的“复礼”大业就是一条死胡同。自己从政的实践也让他明白:陪臣执国命是因为国君自己治不了国。
孔子看自己的攻心战不奏效,就要求冉求继续跟着他学习。他想增加和冉求的接触机会,慢慢说服他放弃官位。
人老了,考虑问题就不周到。孔子也不想想,作为季康子的大管家,多少事务在等着冉求处理,他哪能再当学生。
不用说冉求对孔子那一套也不再信服。
作为学生,冉求不能直接拒绝老师,那样老师太难堪。于是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道,是我自己的能力不够。
孔子说,能力不够是走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给自己划了条线,从今儿起不学了。《论语6-12》
孔子也是,戳穿学生对你有什么好处?再说,哪有做学生一辈子不毕业的?
9
虽说季康子没给孔子安排职务,但遇事还是要请教他。只是孔子心中有气,对季康子就没有好脸色。
在孔子归国的那年,季康子打算改革税制,让冉求问问孔子。孔子赌气说,我不知道。连问三次孔子都不回答,冉求急了。加重语气说:季康子等着听你的意见呢,你怎么不说话?孔子就是不作答。私底下却对冉求说,君子做事要符合礼制。如果贪得无厌,不按礼制办事,即使按田亩征税也不会满足。而且,如果季孙要依法办事,有周公的典章在。如果他想自行其是,又何必征求他人的意见呢?《左传 哀公十一年》
冉求不能理解孔子的做法。
季康子让自己征求老师的意见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像个小孩子似得使性子算什么?
有话不摆在桌面上,背地里说长道短也算不得君子。老师不是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吗?《论语7-37》
再者,老师见天说复礼。季康子有问,他正好借机弘道,却来个一声不吭,这不是叶公好龙吗?
至此,冉求对孔子的崇拜又少了几分。
10
从周公制礼到季康子改税制已过去五六百年。
时代变迁如流水,规章制度不变,无异于刻舟求剑。
早在100多年前,鲁宣公已进行过税制改革。之后,各诸侯国都纷纷效仿。税改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冉求自然不会听孔子的。他继续帮助季康子进行税改。
鲁哀公十二年,鲁国正式实行新税制。
冉求彻底让孔子失望了。
孔子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对他的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了,你们都去攻击他吧!《论语11-17》
冉求太不听话,孔子不要这个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