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冉求篇(1)

(2025-04-27 09:44:02)
标签:

读书札记

分类: 《论语》自学偶得

冉求

 

在孔子的弟子中,冉求是最有主见的一个。

没有谁像冉求一样,曾经是老师最喜欢的一个,最终却成为老师最不待见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子这个特别的弟子。

 

1

孔子喜欢冉求,做官后就让冉求给他当管家。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孔子对冉求的看法。

 

一次,公西华替孔子到齐国办事。

给公西华发工资正是冉求这个做管家的分内的事,但具体发多少得主人说了算。

冉求跟孔子商量,给公西华母亲送些谷米吧?

孔子没打算给公西华发工资。孔子觉得公西华是自己的学生,学生替老师做事天经地义,用不着给报酬的。但冉求提出来了,他也不好驳回,多少得给一点。就说给一釜吧。

孔子给的与冉求预期的相差太多。这两人的想法弄拧了,一个认为做员工的学生为做老板的老师打工,理应给予报酬。不管学生家里多么有钱。一个则认为是送人情,意思意思就算了。

冉求是具体承办人,老师只给那么点,人家还以为是他这个做管家的不懂得行情。就说,再添点。孔子说给一庾。结果,冉求自作主张给了公西华母亲谷米五秉。

一釜是六斗四升,五秉是八百斗。

孔子不高兴了:公西华去齐国,穿着轻暖的皮袍,驾车的马膘肥体壮。我听说君子救急不济富!《论语6-4

 

冉求也是为老师着想。八百斗谷米不是个小数目。也许公西华不在乎,可别人怎么看?人家不会说老师啬吗?就这么白用人,以后谁还愿意替老师做事呢?

 

2

冉求原本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子贡聪明,但锋芒太露。子路忠诚,但秉性太直。颜回唯一的优点是听话。

冉求脑子好使,多才多艺却不张扬,正是孔子喜欢的性格。

对子贡和子路,孔子总是抑多扬少。对冉求则不然。

有一次,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

冉求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听到就行动。

公西华不明白,同样的问题,孔子怎么会给出相反的解答。孔子解释说,冉求遇事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遇事激进,所以要约束他。《论语11-22

冉求可不是畏首畏尾的人,能自作主张给公西华母亲800斗粟,怎么能说冉求退缩呢?

 

孔子就是喜欢冉求。那时候,孔子在人前人后总是夸赞他。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成人,孔子给出的几个标准中,其中一个就是要有冉求的才能和技艺《论语14-12》。

另一次,孟武伯与孔子谈论冉求。孔子说,千户之城,百辆战车之家,冉求可做个总管《论语5-8》。

还有一次季康子问孔子冉求能不能从政,孔子回答,冉求多才多艺,从政对他来说有什么难的?《论语6-8

 

3

为公西华请粟,改变了孔子对冉求的看法,孔子不那么喜欢冉求了。

这样的管家不能用,孔子让冉求去帮季桓子做事。算是借用,仍住在孔子家里。

那时,孔子与鲁定公策划了一个“坠三都”计划,想通过这个行动从三桓手里夺权。行动失败了,三桓回过味来,把孔子晾起来了。

“坠三都”是得到季桓子认可的。季桓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但他也有自己的招数。也不说不用孔子,就是不给孔子安排事务,国家的大事小情都不让孔子参与。

让季桓子这么吊着,孔子的心情十分烦乱。

那天,冉求下班回来晚了。孔子问:为啥这么迟才回来?

冉求说:处理政务。

孔子没好气的说:什么事?如果有政事,虽然不用我了,我也会听说的。《13-14

 

孔子这是拿冉求撒气。政事有大有小,孔子坐在家里怎么会全知道呢?

 

4

之后发生的这件事,说明朝廷里的事不是孔子坐在家里就能知道的。

季桓子打算讨伐颛臾(zhun yú),这件大事孔子就不知道。

刚还跟冉求说,如果有政事,虽然不用我了,我也会听说的。冉求和子路就来告知孔子,季氏将伐颛臾。

 

这么大的事,竟然是由弟子来告知自己。孔子的火就上来了。

冉求,这不就是你的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他?

冉求不愿意惹老师生气,就顺着老师说,是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愿意。

季孙大夫想打你就没责任了?周任说过:“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干不了就辞职。”知道上司不对而听之任之,要你这助手做什么?而且你也说得不对。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难道不是你的错?

 

冉求的顺从并没有熄灭孔子的怒火。

也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忠主敬业,我这样说是有点不负责任。想着,冉求就对孔子说,这颛臾虽说是鲁国的附属,但毕竟不是咱的领土。国中之国,肉中之刺。而且他城墙坚固,离费邑又近。现在不夺取,将来必定会成为子孙的后患。

 

看看,刚才还说你俩都不愿意打。老季都欺负在老师头上了,你还在替他考虑。费邑是谁的地盘,不就是季桓子的封地吗?

“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让老师抓了把柄,冉求只能乖乖的挨训。

……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人辅助季氏,不能招徕远方的人归服;国家分崩离析不能保全,却谋划在国内打仗。我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内部!

 

那时候,诸侯国之间经常发动战争。争夺土地以至灭国是常态。鲁定公五年,楚国灭掉唐国;鲁定公六年,郑国灭掉许国。季氏伐颛臾实在算不得什么。

 

其实,孔子生气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孔子做官了,说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于是,他的许多弟子都跟着他进了官场。

特别是冉求,孔子那么喜欢他,把他留在身边。现在孔子倒霉了,他怎么就不能罢官给季桓子点颜色看看。

孔子就是拿冉求撒气。他是真不喜欢冉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