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郦校《建康实录》

(2013-09-20 21:38:44)
标签:

建康实录

郦承铨

杂谈

分类: 翰墨林

又到中天月明时。几年没新买书、也不看旧书了。今天受布衣书局中秋晒书会的鼓动,翻出原来买的一部旧书。

《建康实录》是重要的与南京和六朝有关的书,据说自宋至清仅四刻,宋二清二。光绪二十八年金陵甘氏刻本为最后一刻。 寒箧的《建康实录》,就是光绪甘氏刻本。若按现在的标准,此本年代不久,字体不精,似不足论。但它却是公认的《建康实录》错误最少的一个版本,甚至优于宋本。

而且这本书有些不易得的好处——它是郦承铨先生校过的。全书用徐行可抄本、张海鹏刻本、甘氏津逮楼刻书底抄本及丁氏八千卷楼等本朱笔通校,一笔不苟,益可见老辈做事精神。郦先生复就校本撰成校记,发表于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第六、七年刊》(国家图书馆有抽印本,近年有再版本),颇为治《建康实录》者所引用。特别是两个参校抄本今已下落不明,文字异同全靠这个校本(当然大家看的是《校记》)保存下来。

在封面的题跋中,郦先生深以不得宋本一校为恨。幸运的是,这个几百年年来一脉单传的宋本仍在人间,现藏国家图书馆,并在八十年代影入《古逸丛书三编》。我从布衣书局买到这个本子,把它和郦先生的校本放在一起。惭愧的是我不会写字,不然用宋本将此书也校一遍,当可少补郦先生的遗憾。

影印本的出版说明里说,宋本是“南宋绍兴十八年荆湖北路安抚使司据北宋嘉佑三年刻本重雕”本的补刻本,而影印牌子则说据北京图书馆藏“北宋刻本”原大影印。南宋、北宋,必有一误。《建康实录》是文字错讹比较严重的书,所以郦先生才会校出那么多异同,不料今天的新印本还会出现这样明显的歧误。

百度百科有郦先生的小传,引用一下:

郦承铨(1904—1967年),生于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967年3月23日病逝于杭州,享年六十三岁。字衡叔、衡三、号愿堂、别署无愿居士。江苏南京人,书斋号写春。著名诗人、学者、书画家。近代江苏文化代表人物王伯沆弟子。曾为暨南大学、厦门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等校教授。1950年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生从事古代文学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说文解字叙讲疏》(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郦承铨书画选集》。 

郦校《建康实录》

郦校《建康实录》

郦校《建康实录》

郦校《建康实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