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昭诗稿”鉴定记

标签:
孙尧姑叔昭女诗人新诗新文学文化 |
分类: 图书府 |
前两天山人老友在布衣网上翻出我的一个旧帖子,看看时间,正好七年前发的。那年3月24日是星期四,报国寺的集日。我从前院大树下的书摊上得到一本民国间一位女学生的诗作稿本,不知作者是谁,第二天发了一个帖子,向网友请教。
帖子很快就沉到底了,我的问题也没答案。不意这次被翻腾出来,恰被alin兄遇见,他牛刀小试,轻松地破解了诗稿的作者之迷。一位久被埋没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女诗人和她的作品,从此为世人所知,其功究何如哉!
感谢alin兄,先把他的鉴定过程记在这里。
这本书的情况:封面
http://www.kongfz.com/photo/1515/1111683115_b.jpg
还有个内封:
http://www.kongfz.com/photo/1515/1111683137_b.jpg
alin根据“叔昭”和年代、“女高”等线索,提出:
翻了翻1937年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生同学录》,有一位孙垚姑,是国文系1925年的毕业生,别号“叔昭”,应该就是写诗的这位。34年版《同学录》作“叔贻”,想系误植。《鲁迅全集·日记》1925年9月6日:“上午孙尧姑来。”《鲁迅全集》人物注释说“孙尧姑,字叔贻,贵州贵阳人,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可知注释者所据的是34年版《同学录》。孙尧姑写过一篇《回忆北京时期的鲁迅先生》。
又说:
陆晶清《鲁迅先生在女师大》(《大地》1981年第5期)说:“女高师共有过三班国文科。第二班因为只有两名学生(河北的赵静嫒和贵州的孙尧姑),所以她们先是跟笫一班听课,后来就与第三班合并听课。”
他的考证不仅揭示了“诗稿”作者的真实身份,也纠正了《鲁迅日记》的一处注释错误。
按诗的主要部分,作于民国十三年,时间自七月二十二日至十月二十八日,夏秋之间。诗人善病,好几组诗写于女高师的“养病室”。
臆测一下:孙尧姑此稿主要部分作于1924年,录于1937年或稍后。1948年又有添写。
册中有两行从别处移来的评语,疑似女高师教员周作人笔迹。
http://www.kongfz.com/photo/1515/1111683164_b.jpg
ps 贵阳市门户网站“中国贵阳”有关于孙尧姑的简单资料:
孙尧姑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