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诗话四
(2009-04-16 23:34:18)
标签:
货币史航运史铅锌俞汝本北征诗钞陈熙晋征帆集贵州文化 |
分类: 求不妄 |
八、重庆开行
在重庆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运官们指挥船队,顺流直下,开始了最重要的一段行程。按照规定,首先要在巴县由地方官对铅斤过秤盘验,办理手续后起运。《钦定户部则例》:
黔省运京铅斤,由巴县地方过秤盘验,上载开行,归该县知县经办,取具运员钤结,加结转报,以专责成。
京铅或京铜运输所需的船只、水手等情况,清代则例中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而《北征诗钞》中提供了难得的细节:
二月八日重庆开行夜泊铜锣峡
旌旗猎猎趁和风,巴子津头水向东。二十三船军令肃,八千馀里驿书通自巴县粘贴印花起。江宽桡拍凫鷖捷,人聚声喧虎豹同(每船夫役五十馀人,用掣八条,声聚如雷)。晴日放舟春更好,我行从此出蚕丛。
其三
成群逐队学凫趋,管领前军任指挥(凡开行皆依次第听船头指挥)。两胯横安崇六号(船舱曰胯子,官坐六号),一头高立统千夫(夫头高立掣担督役)。轻装已觉波平拉(船之轻重视拉之高下),分载都教数合符(每船斤数惟均)。我是紫泉新刺史,舵楼今悉树蝥弧。
可见俞汝本此运,用船二十三艘,水手夫役一千多人。每船平均装载,与则例规定相同,为五万馀斤。陈晋熙《造船行》中说“大船小船各十二”,船数相差不多,载重量或有所不同。黔铅每年两运,每运两起,常年不断,所费人力物力是惊人的。
八、江河险恶
川江自重庆以下,处处险滩,兼以不时狂风,运官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铅船沉溺。按照制度,除了几个水深浪高的地方,沉船失铅可以申请豁免外,其余一旦船只发生沉覆,运官需要负责打捞沉铅,打捞不上来的,则须自掏腰包赔偿。《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十五年奏准:云南贵州两省,沉失铜铅,定限一年捞获。如捞不足数,着落运官赔补……至沉溺铜铅,仍令地方官协同打捞,如限内无获,将地方官于一年限内停其升转,该运官题参,照例革职。一年内赔完,准其开复。如逾一年赔完,免罪;不准开复。二年不完,照例治罪严追。
同时规定险滩豁免。《钦定户部则例》:
广济县牛关矶、大矶头以上各省险滩,沉溺铜铅无获,均准其保题豁免。如豁免之后,查出并非危险及题报情弊,即将查勘之员及保题上司一并严加议处,着落分赔。
如此规定,除强调责任之外,也有防止运官假借沉溺之名盗卖铜铅的用意。
俞汝本称“此行是不得意事,而于不得意中更有不得意者”,其中很大的原因当是遭遇了几次沉船事故。第一次在三峡中的新滩:
客有自泄滩来者,云我第七号船失事。吉儿口噤不得语,余亦相顾愕然,遂乘小舟,颠蹶波涛中,呼集水手百馀往救。舟横滩而沉,幸未失铅,大赖神佑,感而赋此。
一霎危机去眼前,石尤风急浪滔天。竟无人理营三窟(失事后舵工杨再顺、崔琴等乘势脱逃,舟中米物俱失),幸有神扶出万全。臣本不才当薄责,事有可异出重泉。焚香默答灵庥后,吩咐儿曹再省愆。
这次没有损失铅斤,只是被逃跑的水手偷走了船中财物,还算幸运。第二次失事是在广济县的牛关矶,这回就没那么幸运了。
舟行广济县属之牛关矶,余坐船陷入塘中,两日不得出,而第九号船又被风沉溺,水深三十馀丈,无从打捞。嗟乎!余罪尚可赎哉!痛定思痛,作为此诗以自劾
疾风一夕鸟声死,我舟南行忽值此。一船陷入清泠渊,一船又触石齿齿。清泠塘中犹可避,谁知后船竟失利。舵楼缝裂水入舱,船既漂流铅亦弃。吁嗟余罪其谁赎,搔首问天天亦苦。生难报国死无益,忍泪惟期北行速。
此次俞汝本损失了一船铅,好在牛关矶是按制度可以豁免的险滩。接下来在由长江向北进入大运河后,在清江闸又发生了一次沉船事故,再次损失一船铅斤。
上清江天妃闸第一号船失事其二
而我忽中变,全功付急流。狂风兼恶浪,破釜更沉舟。人事实难料,臣心自此休。举头问苍昊,哀痛不胜愁。
从失铅之后俞氏的焦虑痛心,不难体会到上引则例条文对运官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
九、漫漫路途
水运的艰难,不仅体现在险滩上,还因为沿途都需要合适的航行条件。遇有狂风,须停泊守风;遇江河涨水或枯水,又须守水;冬季运河冰封,则须守冻。又由于从扬州开始,京铅运道与漕粮运道重合,铅运要给漕运让路,此时就要附漕与守漕。清廷制度中对这些事项也都有规定。《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二十六年又奏准:……其守风守水,总以三五日为准,不得过期。如果阻滞有因,多需时日,据实报明所在督抚,查勘确实,奏明交部存查。
(乾隆)四十一年奏准:滇黔办运铜铅,……至江湖守风不得过四日,守水不得过八日,倘间遇江水异涨,有是不能依八日之限开行者,令该道府大员查验情形,据实结报。倘地方官徇情捏饰,及道府督催不力、扶同出结等弊,一并严参议处。
道光十六年奏准:滇黔二省运解京局铜铅船只,插入漕船行走,如跟接何帮何船,即归该帮船之押运总运粮道,一体弹压催趱。如无故停留,以致稽阻漕船,即由漕运员弁,将该船头舵水手,严提责惩,并将该运员照催趱不力例参处。
虽然规定十分详细,但舟行江上,风雨无常,这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从《北征诗钞》中看,守风守水守冻守漕是经常性的,而且总是超出规定时间。每到此时,运官的诗作就充满焦躁情绪。聊举数首。
让漕
漕船南下声嗷嘈,船头不篙横两梢(凡漕船来以木篙横架船头)。长绳百丈架空起,雀杆卓立天为高。卫漕使者雄如虎,狐裘反衣立当户。指挥役卒如驱羊,片刻不容相停伫。千艘衔尾日夜过,一板一闸真无那(运河水涓滴皆金,漕船无水,套板以行。凡过一闸,下一板)。余亦皇华奉使来,忍气吞声耐寒饿。
同是为朝廷办理重要物资输运,铅运与漕运的地位大为不同。好不容易等到漕船过去,运河水秋来又浅,只好继续守下去。
新河口让漕已两月越矣至十月二十五日始得疏通二十八日开行又浅
我生何事困风尘,直作终身道路人。两月未曾行十里,一冬今又过三旬。霜威已酷花生面,水气冲寒冷逼身。见说天河犹可道,只惭牛头不能神。
接下来是冬天。
台庄守冻
一夜橹声死,北风无限寒。冻痕连岸折,霜叶入林干。漠漠川原暝,萧萧羁旅单。舟胶行不得,谁识客途难。
在台儿庄,俞汝本的船队一等就是5个多月,直到次年四月一日才开行。此后在山东境内又遇大旱,寸雨皆无,运河无水,又等到夏天才向前进。经过将近一年的等待,这起京铅已不可能按照朝廷的要求,准时送交工部宝源局了。
十、沿途交涉
在京运过程中,运官需要不断与地方官吏打交道。按照规定,地方官对京铅运输也负有责任,一是催趱监督,二是沿途协助。《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二十三年又议准;凡遇铜铅入境,由地方官查验。出境时,即具出境印结申报。如杂一境捏报遭风失水情弊,该地方官即申报本省督抚题参。
嘉庆十一年上谕:京运铜铅,攸关鼓铸。乾隆年间曾钦奉谕旨,特派藩臬大员经理其事,业经定有章程,系指滇铜而言。其实钱局需用,铜铅并重,近年以来,各该省办理拘泥,于滇铜过境之日,尚知照例催趱,而于铅船到境时,则不复留意,以致积年京局所需铅斤,多有迟滞,殊于鼓铸有碍,嗣后铜铅船沿途经过之处,著责成派出之各省藩臬等,一体催趱,毋得稍有延误。
铅船每到一个重要码头,或是换船卸货,都需要到地方官那里办理查验证明手续,由他们出具“钤结”才能放行。从上面我们也看到,铅船失事或是守风守水超时,需要到地方官那里办理证明或寻求协助。地方官要协助运官打捞沉失铅斤和雇用剥船(就是驳船)。《钦定户部则例》:
铜铅船只经过江河险隘处所、水浅之时,应须起剥,均令当地地方官会同运员妥协办理。统计铜铅长运至京,即值水涸,每运起剥总不得过八次。
但有时,地方官办理起剥并不得力。《北征诗钞》卷三:
舟中移催剥船不至得船又不足数
一夜狂飙水更干,孤舟相对只荒滩。负山无力输蚊拙,度日如年学蠖蟠。肥瘠岂真秦越视,文移都作笑谈看。剧怜此役蹉跎甚,杨柳依依又岁残。
而运官在办理其他手续时也会遇到麻烦。俞汝本在新滩有一艘船搁浅,但未损失铅斤。为办理善后事宜,他在宜昌被地方官吏留难,耽误了二十多天时间。有趣的是,此时陈晋熙正任宜昌知府,两位诗人运官在这里会了面。《北征诗钞》卷二:
余以新滩事在宜昌留滞二十馀日愤极无聊作此以呈西桥年伯
沿途辛苦向谁陈,津吏犹将怒目嗔。脧我脂膏几彻骨,候人颜色易伤神。路长何止经千劫,愁重虚教过一春明日立夏。但愿好风从此去,厌闻戌鼓闹晨昏。
“脧我脂膏几彻骨”,看来俞汝本遭到了官吏的勒索,乃至于“愤极”。
运铅路上,还有一项需要与官吏打交道的地方,就是缴纳关税。当时水路要津设有很多关口征收船只通行税和货物税,京铅虽是朝廷的物资,但也需要缴税。这一点,连运官也不理解。《征帆集》:
关吏叹
江头关吏馋如虎,下马上船一何怒。不税货物只税船,岂意官船倍商贾。船多人众难久留,所喝惟命上缗簿。税额近益增,水脚岂能补,坐令五百镪,摒挡挥如土。却愁前去关重重,途长力短泪如雨。
官船的税率要比商船高一倍,确是咄咄怪事。据俞汝本的诗注,自四川夔关起凡过十一关。如果每关都征银五百两,合起来是一笔很大的费用,难怪运官提起来会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