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诗话五
(2009-04-16 23:36:26)
标签:
货币史航运史铅锌俞汝本北征诗钞陈熙晋征帆集贵州文化 |
分类: 求不妄 |
十一、天津与通州
这只在重庆组成的有二十多条船、一千多水手的庞大船队,经过汉阳、仪征两次换船,一路航行,终于来到天津。在这里,船队结束了使命,船只被变卖,水手被遣散,铅斤则用剥船转运到通州。《北征诗钞》卷四:
六月二十七日舟至静海晚得大雨次日又值北风凉气袭人颇有秋意且喜至都有期书以志慰其二
砖河既已过,独流好场市(砖河、独流俱地名)。天津一关越,我舟弃若屣(自四川夔关起凡过十一关,帮船亦从此变卖)。两年尘土中,今日方有此。如身释重负,如行脱虎兕。打捆总云艰,驮载亦孔迩(凡船自津至通须打捆,自通入局须驮载)。不似十万舟,泥浅行复止。凡事有转机,非可人力使。委心听自然,请视此江水。
陈晋熙在天津也写了诗。《征帆集》:
津门秋感四之三
万里波涛始是涯,迎人津柳已先知。渡头理棹从先后(天津雇剥船运至通州,依运员到津次第开行),岸上牵舟任转移(牙行售船拆用)。北地正当鸿去候,西风刚值蟹肥时。岳云三月峨眉雪,收拾囊中一卷诗。
帝京在望,万里征程快到终点,此时卖船,像是去掉了一个沉重包袱,带给二人欢快的情绪。一路愁苦的他们终于露出了笑容。
到达天津的铅斤用剥船运到通州张家湾,然后再雇车由陆路运至京师钱局。《征帆集》:
通州
萍浮南北总迍邅,今幸乘槎到日边(运至通,交坐粮厅转运至京)。路忆九千馀里远,月经一十四回圆。渔阳秋老盘雕候,潞水风高落雁天。多少长安冠盖客,惊心人海更茫然。
到了通州,贵州京铅的万里运输终于胜利在望了。
十二、钱局完差
按照规定,铅斤到通州后,须在两个月内运到京师的户部宝泉、工部宝源二局,由钱局验收。《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二十七年奏准:云南省京铜抵通,定限两月全数运局。钱法侍郎抽验成色,限两月全收。如有秤头短少,勒限十日,令运员赴局补交,兑收足数,即行给发批回……其解京铅锡,亦照此办理。
五十年奏准:运京铜铅,全数交局后,限二十日兑收。
《钦定户部则例》:
黔省运京铅块,定以五十斤为准,运至京局,按照块数数目验收。如斤数不足者,咎在厂员,令厂员赔补。块数不足者,咎在运员,令运员赔补,不得互相推诿。
在交验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官吏的刁难和勒索,反映出清时官场常态。《北征诗钞》卷四:
都中杂感之二
朝日上东门,车马何辚辚。所见非所亲,照耀舆台身。彼人亦可畏,怒目未敢嗔。客自远方来,土物岂足珍。低头媚童仆,举头揖荐绅。荐绅岂余侮,彼乃王家臣。国家重贡献,其色须精纯。余心实无愧,余事行多迍。苟不慎厥初,或陷荆与榛。清晨戒旦往,竣事须三旬。所喜百无迕,君恩厚且淳。将事必敬慎,既事又逡巡。即此一事微,已足伤吾神。
经过多日验收,这批经历了惊涛骇浪万里跋涉的铅,终于从贵州产地进入钱局在京师的仓库,一起京铅的运输结束了。而这样的运输每年四起,从雍正到光绪,延续了一百八十年。
十三、铅运考成
清朝对京铅运官的考成规定,是严格甚至严苛的。考成主要着眼两方面,即是否超过时限和短失铅斤。在时限方面,《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四十年又议准:嗣后委员运京铜铅点锡,如遇正限之外逾限不及一月者,降一级留任;委解之上司,罚俸一年。逾限一月以上者,降一级调用;逾限二三四月者,递降至二级三级四级皆调用。五月以上者革职,戴罪管解。委解上司,各降三级留任。
在短失铅斤方面,《钦定户部则例》:
贵州省委员办运京局铅斤,遇有沉溺者照例准其挂批外,如沿途并无沉溺,仍有短少,不准挂批,将该员查参办理。
运京铜斤自乾隆甲寅年以后,铅斤自乙卯年以后,如尚有违例短少者,除将所短铜铅勒限严追外,仍将该运员交部严加议处。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里还有这样的规定:
(乾隆)四十二年,又奏准;办运铜铅委员,在途病故,如有亲丁相随,其经手各项,毋庸盘查,倘有亏缺,惟该家属是问。
是谓父债子偿,运官即使死了也要为他押运的铅斤负责。陈晋熙甲午夏天出发,乙未到京师,至丙申正月离开京师,历时一年半左右。除去在京验收、等候引见的时间,在路上走了十四个月,刚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俞汝本自癸卯十一月出发,至乙巳九月差竣,历时二十二个月,超出规定时限六个月。按照规定,应该革职。他还在途中损失了两船铅斤,但 “所喜百无迕,君恩厚且淳”,他没有因为这些受到处分,而是在引见之后调任贵州黔西知州,于第二年返黔上任。由此可见,至少在道光间,清廷在铅运制度中对一些事项的豁免是实现了的,其考成操作具有一定弹性。
十四、馀论
上文通过运用官方史料和文学作品,观察、梳理当时的朝廷制度和运官行为,试图尽可能地接近清代京铅运输的历史真相,为贵州京铅运输、为清代铸钱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勾勒出一幅简略的全景画面。限于学力,作者征引的文献还不够丰富,很多历史信息没有被发掘出来,研究是不全面的。虽然如此,作者仍认为这是铸币史研究的一个有趣案例。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完美的钱币史和铸币史研究,不能缺少对无数相关人员活动细节的探寻。只有结合宏观与微观,生产与社会,制度与行为……得出的研究结果才是立体的,才更贴近历史真实。而要使这幅画卷细节更丰富,场面更生动,还有待于运用更多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深入研究。正是:
千锤百炼出深山,万里铜铅舶运难。
往事洪炉烟火尽,幸留诗卷记征帆。
《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