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05-28 09:58: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法学本科资料 |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
1.学前儿童科学实验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和幼儿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联系的方法。
2.操作性游戏
操作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借助一定的活动规则,获得科学经验与技能。操作游戏包括分类、排序、配对等游戏。
3.科学教育材料选择的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要考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为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要具有可操作性,超出学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资源不宜利用。
4.CIPP模式
CIPP由四个英文单词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的首字母组成,是1966年斯塔尔弗尔比姆所提出的教育评价模式。该模式不局限于确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而是把评价视为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将对背景的评价、对投入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和对结果的评价结合考虑。
简答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训练学前儿童初步养成最基本的科学行为和习惯;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经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帮助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教育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人体及自我保护教育。
3.材料对于学前儿童的作用有哪些?
首先,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材料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要媒介;其次,科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材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再次,关于认识是如何发生的理论假设赋予材料重要的价值。
4.科学区角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安全性原则;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适合幼儿发展水平;与其他教育途径相结合;因时、因地制宜;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论述题1.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的科学的理解。
1.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的科学的理解。
要点:儿童世界亦有科学;
学前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前者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个理论建构过程;
学前儿童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理解。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明确的陈述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要点: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 陈述应有利于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设计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标准:恰当的活动的课题;合理的活动目标;适宜的活动材料;合理设计和规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