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2)第六章及答案(第2部分)
(2008-12-22 10:47:27)
标签:
文化 |
分类: 补修课程资料 |
三、判断题
1. 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可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就是解决“到哪里”、“如何到那里”和“怎样证明到达了那里”的问题。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用最优化的思想和观点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3.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此处所关心的既不是“群体”在意见或能力方面的变化,也不是社会团体内和社会团体间的信息或态度“传播”意义上的教育,所描述的教育是指向于个体的。
4. 教学设计是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而让每一个学习者都享有同样的机会,利用他们自己的潜能去完善自己,让每个学习者都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充满信心。
5. 学习条件源于个体之外和源于个体之内两方面。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习的条件,为了使合乎希望的效果出现,需要确定这些条件。即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把“人类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注意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
6. 教学设计系统过程在反馈信息的调控下,才能成为一个有效控制的过程、成为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学设计中的发展教学策略,要在多次的试行和修改中才能逐步实现教学最优化(相对而言)的效果。因此,评价和修改作为反馈调控方法和工具,是教学设计系统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
7. 在教学设计要求人们从系统整体观出发,以环境分析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8. 传播过程研究的要素也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理论的日益成熟,使教学设计在学习需要或目标、学习内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可行性分析、教学策略与媒体选择、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中找到了一种系统的理论依据。.
9. 认知建构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指导意义是:建构过程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它。学习的认知建构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意义。。
10. 行为主义观点在教学设计中的最基本应用是把可观察行为作为教学基础,提出用可观察行为动词界定各类教学目标(包括价值观与态度教学),并依此进行教学传递与评价。但行为主义者把学习看成是机械、被动的过程,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脑对行为的支配调节作用,这使他们在理论上“日渐苍白”,对许多具体问题难以自圆其说。。
11. 学习理论本身并非是一个成熟的理论,它的许多结论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在实验里得到的。而教学活动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进行的,它必定受到其他各种社会自然条件制约,涉及到包括教育目标、课程教材、人际关系、教育体制、教育评价等各个领域,是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教学设计作为一门连结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性学科,不可能找到一个成熟的、包罗万象的学习规律作为唯一理论依据,除了对不同学习理论作科学分析、选择外,还必须从别的学科领域中吸取营养。
12. 时间中心模式是以界定变量为特点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卡罗尔模式(Carroll,1963)。该模式用五个变量——理解教学的能力、能力倾向、教学的质量、毅力与学习机会来解释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学习程度。进而提出了一个经典公式:
13. 一种概念模式就是一种教学理论。事实上,不可能存在万能的教学理论,任何教学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与场合。这就需要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首先鉴别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境,比较、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作为依据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试行中作进一步调整、完善。
14. 根据梅里尔的“部分呈现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在确定了每一部分要学习的内容及其有关的序列后,学习者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学习者在接收了呈现顺序和呈现数量之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计划。
15. 威利斯的教学设计模式具有3个灵活的指导方针:递推(反复)、反省和参与。设计的方案应该具备发展性、反省性和协作性,而且目标形成于设计和开发活动。不存在教学设计的权威。教学用于实现在有意义的情境脉络中的学习活动。例如,抛锚式教学、情境认知、认知学徒、认知随机通达超文本、问题解决,以及使用带导航的超媒体学习资源等。
16. 教学设计系统过程的一般模式中,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依据;目标是对按照学习的分类和学习分类的层次划分学习任务,为设计“教”与“学”的学习经验提供的依据;策略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和整合;评价是通过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试用、检验,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修正和进行优化。
17. 支持性条件则像化学中的“催化剂”,有助于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的进行。例如,对于某一原理的学习,这一原理所包含的基本概念是它的必要条件,而认知策略、时间毅力、学习动机与态度等则是它的支持性条件。在任务分析时,教师也应对这些支持性条件加以分析。
18. 信息加工分析完成后,学习内容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
19信息加工分析可以揭示两种信息:清楚的描述实现教学目标的信息加工步骤和单元目标,即呈现一系列目标和行为。并且还可以揭示出某些不明显的个别步骤。它对于设计教学中的发展教学策略等后续工作非常关键,特别是那些内部加工而非外显的行为尤为重要。
20.信息加工分析采用加涅提出的五种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分类,首先将教学目标分解为5类内容的子目标,然后根据各类中的内容相互层次关系进一步分解成为在内容上并列或从属的子单元。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就是将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者信息加工中涉及的所有心理的和操作的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或者说是确定学习者要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21. 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确定,一般,先采用将教学目标进行学习结果分类,再运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和先决技能分析法,逆向(或正向)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类型。
22. 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至两岁,儿童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这是语言前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是来和外界取得平衡。这一时期,儿童的动作或行为包括三个层次:本能、习惯和智力。
23. 前运算阶段:两岁至七岁,表象和形象思维的出现。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务。儿童凭借这种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或游戏,、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儿童只有一些日常名词的概念,而无真正的逻辑概念,更不能逻辑运算。只能进行直觉思维。
24. 具体运算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初步逻辑思维的形成。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具体运算图示,儿童的思维水平有了质的变化,不像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单凭直觉表象考虑问题,认知结构中已有了抽象概念,而能进行逻辑推理。他们能进行第二级抽象,能理解和运用第二级概念及其关系。所谓第二级概念,是通过儿童原有的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所获得的概念。但在获得与使用第二级概念时,他们需要实际经验做支柱,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的支持来进行逻辑运算或推理。
25. 形式运算阶段:十二岁至十五岁,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具体运算思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化和平衡,初步达到成人的形式运算思维。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日益趋向认知的成熟。能逐渐摆脱对具体经验的依赖,理解和使用相关联的抽象概念。可以离开具体的事物,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复杂的推理活动。
26.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学习者从事新学习的预备技能方面。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作为从事新学习的基础;二是分析学习者对新学习内容的目标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对那些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显然没有必要再作为继续学习的内容。这有助于确定内容或建立教学起点方面不仅可靠而且详略得当。三是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学习的认识与态度,检查是否存在偏爱或误解。
27.. 确定学生起点行为的方法很多。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教师也可以通过诊断性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按照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原则,学生必须达到某一单元规定的教学目标的85%以后,才能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其目的也就是确保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已具备适当的起点能力和水平。
28.具体—序列型风格的学习者喜欢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学习,希望教学组织得逻辑有序。采用学习手册、程序教学、演示和有指导的实验练习,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最佳。
具体—随机型风格的学习者能通过试误法,从探索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他们喜欢教学游戏、模拟,愿意独立承担设计项目。
抽象—序列型风格的学习者善于理解以逻辑序列呈示的词语的和符号的信息,因而喜欢阅读和听课的教学方法。
抽象—随机型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此外,他们还能对演讲者的声调和演讲风格做出反应。对这类学习者来说,参加小组讨论、听穿插问答的讲授、看电影和电视的学习效果较好。
四、论述题
1. 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2. 组织学习内容时的注意事项
3. 教学设计主要考虑的7个方面教学问题
4. 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6章自测题第一题和第三题的参考答案:
一、
1.B 2.A 3,D 4.C 5.C 6.A 7.A 8.D 9.B 10.D 11.A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A 19.B 20.D 21.D 22.A 23.C 24.B 25.C 26.A 27.C 28.A
三、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13.A 14.A 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A 22.A 23.A 24.A 25.A 26.A 27.A 2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