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饼葱花
大饼葱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35
  • 关注人气: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

(2012-08-17 11:35:10)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心得

  写小说及其痛苦。写了半天还是写不出来。其实我各类小说的开头序言,已经堆了一硬盘。

  行到一二万字就觉得黔驴技穷。满脑子都是对小说这件事情的疑惑。迫不得已,真的寻来许多创作谈的书寻求一点灵感。因为我这么大,就没有正经看过多少小说,短的居多。杂七杂八人五人六的倒是一堆。

 

  我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发觉,小说高下之分是很明显的。读者有读者的评判标准,业内人士有业内人士的标准。虽然在最顶级的这个层面上,两方的标准不尽相同,但顶级的,都是公认的。 想写好了,思维容量很大。修改磨书的时间,比成胚的过程艰苦,时间更长,一旦发现有什么硬伤,就要推倒从来,所以,第一稿步步为营,步步惊心。修改稿,就是步步纠结。或许呈现出来是几十万字。但实际的人物小传,作者宏观的掌握,至少是十倍以上不止。小说,只是10%左右的呈现。阿凡达电影只是对其世界观5%的呈现。有95%的案头工作是看不到的。

  这对已经习惯随便堆点字就能卖钱的写手来说,无疑是最不爽的。

  金庸当年在《明报》,一日五千。我觉得是相当惊人,何况手写。体力和脑力都是严峻的考验。所以,好作品必是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

  阎连科老师有一本讲演录。里面掏心掏肺的说了许多心得。比如《百年孤独》,真没看出什么道道儿,经其一点拨,似乎是有那么多妙处。相较之下,无论是积累还是状态,我还差得远。不要说人物灵魂之类,连个人物都立不起来。好的作品,细致到连毛孔都看得清。

  书中有一说,我也是这样认为。读书人比普通人更会矫饰,因为更有文化。所以,看上去最清高的圈子是文坛,相对赤裸裸,是因为文化水平不够,比如娱乐圈。

   

  掏出《围城》,看到前言,钱钟书当年的写作经历,原来也是如出一辙的痛苦。前前后后,那薄薄的一本,也折腾了二年多。

   果真,一把辛酸泪。外人看过去也就看过去了。

  

    小说,我分成几个派别。最经典的是学者派。如李敖,钱钟书。借着小说的壳,人物的嘴,说的是自己的话。所以,不看人名,对白跟从一个人嘴中说出来的一样。可这些人的学识观点,足以撑起一本书。

   也有写实派,写谁是谁。这样的,我认为是专业干这一行,不似有些学者来玩票。一些老师,天天写人物小传,好几十年不曾间断,闲着就跟到别人家里听故事去了。还有一帮对叙事技巧及其着迷的,想使劲把小说玩出个花儿来。以上三种也可以杂糅,比如王小波,金庸。

  好作品,也就那么几本,年产量极低,有时低到零,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作家能写得出,还不一定爱写。所以,中国好小说的标准在我脑中很清晰。

 读得少,经历少,学识少。对人情所知更是浅薄。可谁生下来就是做这行的。莫要灰心。或许过几年觉得胸有成竹,才是起笔的好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