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情缘》系列人物通讯之13:人生如诗踏歌行
(2008-12-03 21:05:28)
标签:
财经 |
分类: 通讯 |
□
当生命走过青春时节
我们多想把岁月折叠
哪怕是重复一遍年轻的歌声
我们也不愿意
与青春诀别
——作者题记
“理想靠自己安排,前途靠自己造化。”这是蔡碧林的人生信条。从大巴山下的南江走来,揣着青春的美好憧憬,唱着生命的顽强赞歌,他用30余年的拼搏,书写了人生壮美的诗篇。
1976年,蔡碧林高中毕业,空怀满腔志向,回家务农。清贫的农村生活,让他焦虑不安,度日如年,他为自己的前途徘徊、忧心。他知道人生要有所建树,生命才有意义。
在农村,他当过记工员、保管员,因为自己平时爱好写作,也是南江县广播站的通讯员。故有人戏称他“蔡秀才”。
少年有志多彷徨。17岁时,蔡碧林常用诗抒发内心的情感。至今,他仍能非常熟练的背诵自己当年写的诗:
虚度光阴十七春,吾奇窃笑果频频。
主义一本忠和效,累我两途读与耕。
红树良归冬汛早,雪花飘香晚风清。
终宵难眠披衣坐,击节高歌空有声。
这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对命运的无奈呐喊,蔡碧林不想在农村呆一辈子,他在寻找和等待机遇。当时他在村里多才多艺,能说会写,小有名气,颇受村里人喜欢。
从小就偿尽人间苦难的蔡碧林与其他同龄人一样,读初中时要走十几里山路,回家还要主动做家务,做农活。
记得,读高二的时候,语文老师发动大家写诗,蔡碧林登上赛诗台,即兴写了一首咏竹诗,在全校掀起了一阵波澜……
个个迎风舞,层层耸玉楼。
文明夸简册,利人助农收。
气爽消阵虑,神田满不愁。
松梅连友好,独慕此君忧。
不久,蔡碧林当兵到了兰州民和县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新训3个月后,随部队到了格尔木修筑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到格尔木后,蔡碧林被分到了铁7师仓库连,锻炼3个月后,任文书,兼直属班副班长。
在这里,蔡碧林常常参加办黑板报比赛、歌咏比赛、拉二胡比赛,经常得第一名,领导很赞赏。
1979年,蔡碧林在部队通过努力学习顺利考入了铁道兵长沙指挥学院(现为国防科技大学),他在政治系哲学班学习了2年。学满结业后,他被分到了31团10连当排长。
上军校,是当兵的人的理想。在当时蔡碧林的连队有100多人,只有2个人上了军校,后来两个人都提干了,蔡碧林是幸运的。
脱去蓝衫着戎装,除却阳关赴疆场。
此生已许报国志,何须衣锦还故乡。
……在绿色的军旅里,蔡碧林找到了自己实现理想的基石,他说,部队生涯铸造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部队的锻炼使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思索。
1984年,因为兵改工,蔡碧林作为正连级干部到了中铁十七局,1985年提为铁道部一处团委书记,1986年调到中铁十七局办公室任秘书。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蔡碧林把满腔的热情都献给了中铁十七局。
这里让我们小心翼翼打开他的这段人生履历:
1987年任局企管办经济师;1989年任局企管办企管科科长;1993年开始任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6年任中铁十七局驻京办事处主任;1999年任《铁建时报》社长、总编,不久,调到铁道部,任秦沈铁路客运专线办公室副主任兼总指挥秘书……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铁道兵的真实写照。
蔡碧林作为数万铁道将士的一员,他在不断开拓进取。这期间,他取得的成绩也是骄人的。
在中铁十七局企管办、政策研究室工作期间,蔡碧林多次被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建设部建筑协会授予“优秀特级研究员”、“优秀调研员”称号。他撰写的文章被《争鸣》、《体改内参》等转载,报告文学《路之魂》在光明日报发表,1990年发表的论文《完善建筑产品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在业界轰动影响甚大。
作为中铁十七局系统第一个高级经济师,蔡碧林从没有停止过学习,他说,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1985年到1988年,他参加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学习班函授学习,拿到了本科学历;1989年半脱产在山西财经学院学习企业管理、营销等知识;1996年在任中铁十七局驻京办事处主任期间,参加建设部组织的研究生学习,在中国社科院投资系学习;1996-1998年读完研究生学历……
一路走来一路歌。蔡碧林用他燃烧的青春激情为我们展示了人生奋斗的画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蔡碧林真正被山城人民所知晓,是渝怀铁路。
2000年11月,蔡碧林从西安南京铁路办公室主任一职调到重庆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任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
一条铁路,令万千巴渝人魂牵梦绕,当开工的炮声,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在山川丽水间响起,蔡碧林和许多人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因为他作为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责任重大,任务繁多,工作面大,然而,一想到这条铁路将沟通落后的西部和发达的东部,把落后的山区带向繁荣富强,蔡碧林又格外欣慰!
渝怀铁路,是中国西部开发的十大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它将结束长江上游24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铁路的历史;渝怀铁路,是建国以来重庆市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渝怀铁路,在重庆境内投资130多亿元,其中30%可直接转化到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上,将为沿线提供更多的便利。
古人云:修桥补路善莫大焉。
每当蔡碧林行走在渝怀铁路建设的工地上,无论是慰问工友,还是实地访问,无论是摄取建筑的艺术思想,还是祝福两边的小树茁壮成长,他都悄然记下了每一个细节……
是啊,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没有哪一条铁路像渝怀铁路那样倍受关注,也没有哪一条铁路像它那样承载着那么多的历史责任!
千里渝怀,是近10万铸路精兵强将唱出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大风歌。
铸路大军为沿线群众修桥补路、济贫助学,为青山绿水添秀色,路地连心情依依,那是一段如歌的岁月。
2006年11月1日,渝怀铁路开行旅客列车,人们奔走相告,欢天喜地庆祝这条钢铁巨龙的横空诞生!
当开山的炮声已经远去,当机器的轰鸣已经停止,渝怀铁路这座历史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祖国锦绣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永远矗立在西南人民的心中。这条腾飞的钢铁巨龙,正满载西南人民的梦想,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这时,蔡碧林把5年的辛勤换成了一篇文章《万水千山的记忆》,把浩大的渝怀铁路建设工程谱成了一本《渝怀壮歌》,永远留在了人们记忆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