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情缘》系列人物通讯之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08-12-03 21:16:03)
标签:
财经 |
分类: 通讯 |
古人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气怎样,人总是可以凭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在商品经济涌动的大潮中,人们为了金钱、名誉、权势而奔波、追逐,然而在世界的另一隅,有些人却执着于理想和创造,获取内心的恬静和自由,刘志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刘志远是重庆医科大学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也是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的副院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重庆医科大学就是他尽情飞翔的天空。
上世纪60年代末,刘志远出生在四川省平昌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母都是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故给他取名“志远”,渊源于诸葛亮《戒子书》,同时也希望他志存高远。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平昌的青山孕育出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凭着他聪慧的天资和勤奋刻苦精神,刘志远顺利地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理想的高峰。
1990年,他在故乡的平昌中学读完高中,考入了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成为莘莘大学生中的一员。毕业后,进入西南师范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在读大学期间,他是学校有名的“社会活动家”,是学生会主席,经常积极组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为今后的管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重庆医科大学,长期担任本科和任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及管理专业课。从此,刘志远开始了他辛勤而又漫长的教书生涯……
刘志远不光搞教学,还从事一些课题研究,探索教学管理方法。“教好书,教好学生”这是刘志远的最大心愿。“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人民”他经常提醒自己。他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多次获得专家的好评。
刘志远曾经有过到政府部门工作的机会,但他反复考虑,觉得自己还是最适合搞教育工作,2003年毅然选择了重庆医科大学,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干起,直到副教授、副院长。
攀登是无止境的。刘志远一步一个脚印夯实自己的梦想,托起生命的太阳,以心血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
13年来,刘志远公开发表论文16篇,学术专著2部,教材3本,他所著的《雾都银杏---郭沫若在重庆》一书,获得重庆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从事全国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全国课题11项。著有研究生教材《雾都银杏---郭沫若在重庆》,2002年获得重庆市教学科研高校讲课二等奖……
“夫立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去凝滞。”刘志远认为自己身为教师就要做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刘志远是重庆医科大学史无前例的通过公招上来的副院长,处级干部,这也是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体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志远教过的学生很多。现正奋斗在祖国的各行各业: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干部,技术员,工程师,教师……每年教师节,元旦节,问候的贺片像雪一样飘来,“桃李飘香”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面对昨天,刘志远很坦然;迎接未来,他很从容。对于现有的荣誉、成绩,刘志远没有丝毫留恋。他追求的是人生价值的更高定位和完美体现,“男儿当自强,四十正年壮”,转过身,刘志远将深邃的目光又投向了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