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朱建利

(2011-05-25 16:36:10)
标签:

反思

高中

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

研讨

语文

杂谈

分类: 语文建设

    5月20日,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落下了帷幕,一天半的角逐中,11位选手的精心准备,听课教师的认真专心,共同演绎了本次大赛的精彩。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大赛是一场现场直播,留给我们的除了惊喜还有“如果能再讲一次的”的思考,而经历过课堂的选手的教学反思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大赛不是教学研究的终点,应是我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起点,为此感谢各位选手的无私和苛己。

                                                  ——党红英语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反思

沁阳一中   朱建利

 

    5月19日,我在焦作十一中参加了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所授篇目为《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现对本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优点

    1、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篇传记很长,而且为外国传记,学生预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很煎熬,不愿投入到学习中去。基于此,我以《中国达人秀》为导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继而引导学生以人物访谈形式来解读文本,学生兴趣高涨,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把握的比较到位。

    2、结合课标,针对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对传主作出正确评价。学生愿意阅读文本,并不代表他们能完成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很突出,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并不好,如活动要求对文本提出一到两个和核心问题,事实上学生并不明白哪些信息最重要,筛选出来的信息不是多就是不够,整合的语言也不简洁。针对学生现状,结合课标和2011考纲要求,我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3、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学生而言,学过的知识会慢慢遗忘,而能够展示自我的课堂往往难以忘记。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各种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缺点

     1、学情分析不到位。十一中的学生和我校学生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但我仍然以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准,对学生活动能力判断失误,导致课堂节奏大乱,头重脚轻,虎头蛇尾。

    2、驾驭课堂能力不足。学生表现精彩,课堂时间被大量占用,我没能灵活处理,仍按照原定方案组织课堂,结果课堂目标没能完成,重点也不突出。

    3、课前准备不充分。作为优质课,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各种情况都应考虑到。本节课,在主线不变的情况下,应设计好几种方案,如对活动的各种预设,若不能上多媒体课怎么办,第二个学习目标完不成怎么办,等等。总之,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4、心理素质不好,今后应多参加活动,多锻炼才能有提高。

   总之,本节课教学设计非预设性强,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我──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通过尝试,真心希望可以走出一条可行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道路。

一节优质课,一次反思,让我受益颇多,这条道路,我会坚持到底!
附教学设计: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

沁阳一中   朱建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筛选传主的重大事件与品质,并做出正确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并对传主做出正确评价。

2、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挫折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课前准备】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1)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奇闻轶事。

(2)聆听名曲《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等。

(3)“罗曼·罗兰”的相关资料。

 2、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找出贝多芬肖像描写部分,理解作者评述。

(2)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3)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4)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5)贝多芬的作品。

(6)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7)《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

(8)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教法学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音频、视频、文档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中国达人秀》。(视频)

“残缺也可以创造完美”是马丽翟孝伟对待不幸命运的态度,从此我们记住了这一对完美的组合。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他生命的长度、高度和亮度。贝多芬更是如此,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他发出了不屈的呐喊:扼住命运的咽喉。(ppt)作者罗曼罗兰(ppt)饱含着深情和对真理的追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呢?一起走进《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ppt)。(4分钟)

 

二、解读文本(这篇人物传记,篇幅很长,考验我们同学能力的严峻时刻已经来临了。下面大家以组为单位,成立人物访谈栏目组,根据课本提供资料进行一次人物专访,让大家多角度了解贝多芬。)

(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设计好问题和答案。(5分钟)

(提示: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是以一定的顺序(一般是时间)介绍人物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评论人物的功绩成败。我们可以从时间入手,从事件入手,抓住主人公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经历。)

(二)人物访谈活动,多角度了解贝多芬。(每两组一个角度,设计问题,筛选信息,以记者问罗曼罗兰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活动展示12分钟)

(三)方法小结:(根据学生提问和回答及板书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1、概括人物主要事迹。(ppt.)

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注意结合文本、联系现实)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链接高考文档,展示模拟题及设题形式)

 

分析本文:(8分钟)

【记叙顺序及主要事件】(ppt)

1、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3、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4、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5、 作者的诗意化评价。

【具体事件】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呢?(ppt)

1)贫穷的出生。(P69

2)艰苦(不幸)的童年。(P69

3)早年丧母。(P69

4)失聪的双耳。(P71P78

5)破灭的爱情。(P72P75

6)重病缠身的身体。(P71

7)无情义的侄子。(P80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双耳失聪的痛苦、失去爱情的忧伤、重病缠身肉体折腾,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在这悲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创作音乐。)

【具体成就】他都创作了哪些音乐呢?(ppt)  

《七重奏》       《第一交响曲》    《第二交响乐》 

《月光曲》       《英雄交响乐》    《第五交响乐》

《第四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    《第七交响曲》

《第八交响乐》   《第九交响曲“合唱”》

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播放音乐:《第九交响曲》)说出自己的感受。(展示3人,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四)、【主题挖掘、个性化解读、拓展延伸】那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筛选信息,分析,写下来,展示)(8分钟)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空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放眼现实生活,我们身边也不乏像贝多芬一样的人,如史铁生、半丁、霍金、杨光、马利、翟孝伟等等,他们无一不是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在磨难中奋起,不屈不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再回想寒窗苦读十几年所走的路,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上或是人际交际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三、作业

抒写心灵感悟:一次用心的阅读,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升。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请大家以《贝多芬,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出你的真实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