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焦作市高中语文
焦作市高中语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39
  • 关注人气:3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邓文华

(2011-05-24 19:31:14)
标签:

反思

高中

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

选修

研讨

语文

杂谈

分类: 语文建设

    5月20日,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落下了帷幕,一天半的角逐中,11位选手的精心准备,听课教师的认真专心,共同演绎了本次大赛的精彩。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大赛是一场现场直播,留给我们的除了惊喜还有“如果能再讲一次的”的思考,而经历过课堂的选手的教学反思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大赛不是教学研究的终点,应是我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起点,为此感谢各位选手的无私和苛己。

                                                  ——党红英语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反思

孟州一中 邓文华

    2011年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决赛结束了,这样高水平高层次的活动,我第一次参加,学了很多东西,也找到了自己与高素质选手之间的巨大差距,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鞭策和激励。

我抽到的课是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

    文中细节很多,又都很难理解,学生接触文本后会提出很多的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课堂形式,我和同事们进行了很多探讨,最终鉴于学生预习后的表现,决定采取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带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课堂形式。

    由于自己大赛经验少,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在课堂上缺乏应变能力,所以对于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处理起来感觉有难度。当我抛出问题,而学生没有按预设的答案去回答时,自己就慌了神,对于学生的回答处理得不够巧妙,导致课堂在时间的把握上前松后紧,后半节课重难点问题(情感的处理方式——节制)的处理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对教材的分析与探究一定要全面、彻底。不能因为自己感觉在整体上已经把握全文而忽视小的细节,必须尽可能地去发现文中每一个问题,也必须尽可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尽快提高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堂和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问题,应该做出积极的回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忽视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甚至错过一次教学研究的发现。

    第三,不要在课堂上试图去控制学生。我们很容易设计有利于自己讲课的问题,或者下一个套,让学生似懂非懂地往里钻。应该放手发动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活动走向成功。

第四,语文教师必须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和丰厚的知识储备。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课堂上如果想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就不能只局限于文本之内的教学,否则,就会令学生生厌,使教学处于被动的地位。

    如果说我这一节课还有一些亮色的话,那就是我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生在文本中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深入思考,积极探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本,这应该算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吧。

    经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亲眼目睹了同龄选手的精彩表现后,内心更是深受触动。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潜心钻研,深入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最后,感谢党老师和其他同行们给我的这次宝贵的机会,使我收益颇多。

附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

孟州一中     邓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本的母亲形象:慈爱、自尊、面对苦难时所表现的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有力的抗争精神; 初步理解拉丁美洲人的性格及精神存在方式;

2、赏析小说的情感处理方式

    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要从人物表现的细节入手,学生交流探讨,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母爱的伟大,宽容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同学们事先都阅读了这篇课文,请同学来说说看,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向神父借墓地钥匙,打算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注意为什么要这样概括?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要学会概括的方法。)
二、探究交流

1、提示学生阅读小说时要注意两点:

    如果我们看不懂小说,不是小说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缺少对视野之外的东西的探求之心。

    其实,学习和生活本身就是问题的不断提出与不断解决的过程!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2、学生交流: 要求学生合作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悬而未解的问题。

3、结合学生小组交流后遗留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质疑解惑

    (1)探究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细节问题,解读母爱

    细节一:85页“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一段, 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呻吟声。(贫穷、饥饿、疲惫)

    细节二:86页“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好人、听话、生活带来的苦难)

    细节三:结合小说开头部分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86页对公墓钥匙的详细描写,小说的时代背景,分析小镇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以及小说题目的特殊含义。

    环境:小镇凄凉,贫瘠。小镇午睡的环境闷、热、静、困。

    公墓钥匙:人死之后就沦为虚空,无人问津吗?生命的消逝只留下了一座座无人在意的矮矮的土堆与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

    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混沌蒙昧,殖民者飓风般的掠夺和政权的反复更使这些国家处于极端的贫困之中,人民除了经受着贫穷之外,个体生命也没有丝毫的保障,普通民众对个体的生命的死亡不以为然。

    小镇人们的精神状态:这镇上的人冷漠,无情,他们对生命很淡漠,很麻木。

    题目含义:午睡时刻昏睡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性,是同情心,是悲悯之心。

    总结以上细节: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是社会生活的窘迫和人心的冷漠逼迫男孩去偷窃,当男孩被打死后他们觉得是一个小偷死了,根本没有关注到那首先是一个生命,更没有关注他为何会变成小偷。对于他的死,镇上的人没有同情也没有悲痛,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就把他草草入葬了。如果不是母亲的到来,恐怕他们都已经忘了有这么一回事。

    而聚集在神父家门外人群的心态,也当然是鄙视、不怀好意、痛恨、好奇……同时午睡时刻母女的到来也唤醒了这里沉睡的人们,虽然他们仍是那样的不良心态,但毕竟他们醒了。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民觉醒的渴盼和一个伟大作家的良心。 

    提问:儿子去世了,母亲们怎样呢?

    史铁生说: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展示图片)

    细节四: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母亲神情的词语(“镇定安详” “不动声色” “神色自如)

    提问:这位母亲是否不爱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是她为什么会这样?

    结合之前咱们分析的社会环境来理解

    是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对苦难生活拥有了一种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

    细节五:P83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直挺挺”的解读——是一种绷紧的状态,是对抗的一种姿态,是防御的一种姿态,她对抗的是什么?(外部、内部)

    细节六:84页母亲对女儿的三句命令式语言正是她在用坚强克制悲伤,以命令克制脆弱。

    细节七:母亲为何不低头反而“盯”着神父?神父为什么脸红?

    明确:母亲为何不低头反而“盯”着神父?  盯是一种质问责问,是一种无言的抗争吗?(母亲并不觉得丢脸,在母亲心里,儿子是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她相信自己的儿子即便成了小偷,那也是生活所迫,母亲理解儿子宽容儿子更维护儿子的尊严,她盯着神父,便是对世俗眼光的一种对抗。)

    神父为什么脸红?(1、可能意识到自己判断错了,下葬太匆忙了?2、可能为好奇的打量目光伤害了母亲而不安?3、在博大无边的母爱面前,神父为自己以普通人的眼光、普通人的道德评判标准来看待“小偷”和他母亲,神父代表的是宗教之爱,是博大包容一切的爱,可是神父并没有做到包容……)

    细节八:当神父说“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母亲石破天惊地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母亲以平静而高贵的姿态否定了众人对儿子的道德审判。)

细节九:当众人围观的时候,她“夺”过女儿手中的鲜花。(亮出强大的内心对抗众人的冷漠无情和麻木。)

    总结:这样的母亲是坚强的,这样的母爱是是无所畏惧的,超越了道德和宗教。这是一种悲悯的情怀,这是一种博大的爱。让我们震撼。

    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巴尔扎克        

    (2)探究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节制

    震撼之余,我们掩卷沉思,面对儿子的死亡,这位母亲没有撕心裂肺、哭天抢地、凄厉痛苦,但从他简单的言行中我们读出了她内心隐藏的痛苦如何刻骨铭心,表面平静得就像大地,但内心却犹如地下熔岩,奔突激荡,这是一个人表达悲痛的另一种方式,叫做节制。这种情感表达不张扬,含蓄,内敛,简约,但绝不简单。

    《礼拜二午睡时刻》显示一个优秀作家的内敛功夫。  ——余华

    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    ——莱辛(德)

三、品评预习作业(学生续写结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特点以及小说的情感处理方式(节制)

    母亲走出大门,走向围观的人群时的场面描写。    
   要求:贴近原文的叙述风格“含蓄简单”。 
        字数不得多于100字 
四、布置作业:课外赏析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桔子》。体会如出一辙的叙事风格和细节描写

五、板书 

 

                礼拜二午睡时刻

 

             解读母爱     超越道德、宗教    悲悯情怀

             情感表达     节制、含蓄、内敛、简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