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
(2023-06-03 20:04:41)
标签:
教育教学设计 |
分类: 滴滴教学 |
《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挑山工》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课文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上极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看挂图,说说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生交流师小结,了解挑山工。
2、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词:区别同音字“诵”“颂”和形近字“腾”“滕”。
3、同位互读课文,送生字词回家并纠错。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登泰山——遇挑山工——明白了道理
三、品读课文
1、泰山之上随处可见挑山工,仔细读第1节,说说挑山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交流:辛苦——沉甸甸的重物;
2、有一次,我登山之时遇到一个挑山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我们几次相遇?
读第3节交流:外貌、语言——朴实健美;
3、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读第2节,指名课文思考我们“奇怪”的是什么?
(1)生交流:
以为甩得很远了:山下——很快超过……回马岭——在草茵上抽烟直到看不见他……五松亭——早已在整理挑儿了……我们“大吃一惊”的是什么?结合《西游记》中孙悟空来理解“腾云驾雾”。
(2)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真是个()呀!
4、谁给予这个不解之谜答案呢?找出答案的句子读一读。
(1)生交流师出示大屏幕,仔细读两组句子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理解“随便”:在浏览风景之时你会怎样随便?
——我们会拍照会聊天还会饱览壮丽的山色;诵读在崖壁上的古人题词;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脚……
——根据心情想怎样便怎样,这样就是“随便”,这样随便总会停下来。
——读出这份“随便”。
(3)然而挑山工呢?他怎么做的呢?——一步踩不实不行,停下来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请读出挑山工的脚踏实地。
(4)联系前文进行朗读指导:
师引读:
当我们在饱览山色的时候,挑山工在——
当我们在诵读崖壁上的古人题词时,挑山工在——
当我们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脚时,挑山工在——
男女生对比读,课件出示后女生读游客行为,男生读挑山工的行为。
四、总结全文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豁然开朗心悦诚服,因为我明白了什么?——原来这短短的几句画蕴含着这么深刻的哲理呀。
(2)回来后我把这个挑山工画下来,请看大屏幕,师引读最后一句:“在陡直的似乎……登攀。”多年来不曾换掉,我真需要这幅画吗?我需要的是——师板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3)看着挑山工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大国工匠精神。出示课件视频后总结:是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适合我们每一个人。再读这8个字,也希望大家用这些激励自己。
(4)作业设计:冯骥才为挑山工画了一幅画,我们为他写一段话吧。用“挑山工,我想对你说——”写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