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2022-08-12 12:52:39)
标签:
教学设计教育 |
分类: 滴滴教学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作品真实深刻,催人泣下。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学过的一首题为《江南》的诗歌吗?还记得老师介绍过的汉乐府?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汉乐府,题目是《十五从军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谁来读一读诗歌?指名学生读诗并指导节奏和注音:“阿”——古人口语,意思是“谁”。以前读,现在统一读。“窦”音dòu,形声字,上形下声,本义孔穴。“贻”音yí,这里是赠送的意思。齐读古诗。
2、汉乐府一般没有诗题,我们现在看到的题目多取自首句,或为后人所加。读诗题,“十五”指什么?(年龄)那“从军征”呢?(这位同学说得对,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跟从军队出征。)
3、十五岁就跟从军队出征,说明了什么?那这一诗歌所写的和战争有关吗?它表现战争的什么呢?请再读诗歌。
三、品析诗歌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着力描写的是谁?什么事?
(1)老兵回家你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先看出?(开头两句)
读这两句说意思,十五岁从军打仗,八十岁才回家乡,他打了多少年的仗?(65年)
漫长的岁月,他是怎样度过的?生想象说师小结: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时时面对凶恶的敌人和死亡的威胁、常常忍受伤痛的折磨和思亲的痛苦……可谓千辛万苦。
现在结束了痛苦的生活踏上了回家的路,体会一下,他的心情如何?(欣喜若狂、激动兴奋)师板书:喜。
(2)老兵回家的过程中,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诗,找出相关诗句。
他听到了什么?生说师出示课件:“遥看是君家……。”请用你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老兵获悉家人都不在了,他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沉痛、悲伤)。请你读出内心的不忍,读出老兵内心的悲伤。
(3)老兵不敢相信,心情沉重,步履蹒跚地往前走,往家赶,走近了,到家了,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兔从狗窦入……”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生说自己的想象,师评价并指导朗读。
师小结:这里人去屋空,野兔野鸡在此安身,这里人亡园荒,野菜野谷随意生长。曾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袅袅炊烟,曾经的至善至爱,曾经的家禽家畜,早已荡然无存。这是何等的悲凉凄惨。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四句,读出景之凄凉人之悲伤。
(4)家人都不在了,他回到家又做了什么?
出示课件,读诗句。他做了一杯热腾腾的饭菜,他自己吃吗?他有心情吃吗?
那他为什么还要做饭呢?谁知道?生说师指导朗读。
师小结引读:老兵悲伤至极,竟变得有些迷蒙浑然,忘记了父母的离去,一回家中,捣米择菜,做好饭菜,孝敬父母。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而当饭熟汤沸时,他才意识到家中无人,不知该送给谁吃。辛苦养育他的父母双亲,和睦相处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哪里呢?他们已是——(松柏冢累累)此刻老人的心情如何?(悲伤、痛苦、绝望)
(5)面对这一切,老人又能怎么样?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这是怎样的眼泪?(无奈的泪、悲伤的泪、痛苦的泪)
四、总结全诗
1、读了老兵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
2、以前学过关于战争的诗还记得哪些?他们都是描写什么的?今天学了《十五从军征》,你对战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3、如果让你选择诗中的一个场景来拍成宣传片,你想选择哪一句?请说说理由及设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