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哀莫大于心不死” 朱永嘉
(2011-07-28 16:42:21)
标签:
杂谈 |
3690611跟帖言吾“哀莫大于心不死”,此言由“哀莫大于心死”转化而来,语出《庄子·田子方》之第三节,庄子以寓言的方式,借孔子与颜渊的对话,来阐述人的思想要跟上时代和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一节对话的主题是讲天地宇宙长流不息,万物变动神速,人的思想要随着天地宇宙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哀莫大于心死”,心是指人的思想,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就是最为可悲的事了。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 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首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现将上文译成语体文如下:
孔子说:“啊!这可要明察的啊!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死,而身死都还是次要的。太阳从东方出而入于西边,万物没有不顺着这个方向。有头有脚的人,都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万物也是一样,有的将趋于死亡,有的将待以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