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哀莫大于心不死”        朱永嘉

(2011-07-28 16:42:21)
标签:

杂谈

3690611跟帖言吾“哀莫大于心不死”,此言由“哀莫大于心死”转化而来,语出《庄子·田子方》之第三节,庄子以寓言的方式,借孔子与颜渊的对话,来阐述人的思想要跟上时代和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一节对话的主题是讲天地宇宙长流不息,万物变动神速,人的思想要随着天地宇宙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哀莫大于心死”,心是指人的思想,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就是最为可悲的事了。

       今录其相关原文如下: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 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首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现将上文译成语体文如下:

孔子说:“啊!这可要明察的啊!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死,而身死都还是次要的。太阳从东方出而入于西边,万物没有不顺着这个方向。有头有脚的人,都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万物也是一样,有的将趋于死亡,有的将待以降生。”

       3690611的跟帖是想骂我“心不死”,对历史的传统观念执着太深了,但在用典上不当,依此成语,心不死,正是思想能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正是今人高兴的事,怎么成了最大的悲哀呢?如果让我自己来衡量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有执着不变的一面,也有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部分,有一些观察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问题的方法,我始终未变,今后也不会变,在这方面我会死守不改。至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随着矛盾的展现,认识也会不断深化,甚至纠正过去一些认识上的失误,我的观念还不是僵而不死,而是既有生,亦有死,生生不息,这个不息从个人讲也只能是身死而后已。

       3690611跟帖没有从正面对我就他关于宇文泰与苏绰那个不朽问答的回答,实事求是地从正面作出是还是否的答复,而是偷换了论题的概念,变成对个人思想观念的评论。讨论问题,在观念上可以有不同意见的自由争论,但必须遵守形式逻辑同一律这个最基本的思维规则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