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大陆总人口达十三点三九亿想到的。。。    朱永嘉

(2011-05-01 09:47:32)
标签:

杂谈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总人口统计为大陆部分已达13.39亿,十年之内增加了7394万,年均增长率为0.57%。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出生、低增长、低死亡的阶段。然而它还是在增长的阶段。如果继续推行独生子女的政策,那么每年增长七百万人口,到2033年我国大陆的人口将达15亿,即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长二亿人口。从宏观看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继续保持低生育、低增长、低死亡的状态,那么到那时候,如果以每十年增长2.93%计,则三十年以后,60岁以上的人口,也许会增加到占总人口22%左右;如果人的平均寿命上升到80岁左右,那么老人的比率就更高了,一个人口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靠多少劳动力能养活他们啊!那时我们国家老龄化的问题,也许比目前西欧国家的问题还要尖锐和难以处置,他们靠移民能补充劳动力的不足,我们人口基数那么大、环境资源能维持吗?

这次我在医院动手术,我的孙子与他的女朋友探望我,我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我说,他们现在真幸福!大家都围着他们转,希望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关心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想过没有,他们将来会付出什么吗?想过他们将来的责任吗?我说这次我生病住院,装支架,我身边二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轮着来陪我。从住院起,有许多事要由女儿来照料,他们六个人轮着来探视。加上保姆陪同,共同分担起来,所以大家还不至于感到负担太重。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家庭的照料,一个家庭人口结构合理,则生老病死都能得到合理的照料。有一些事社会养老组织管得了,但还有一些事它管不了,如亲情的关怀,养老机构是无法满足的。我继续对孙子说:假定三十年以后,我是死了,那么你们的父母到了我现在的年龄段,他们又到了各自父母的年龄段,你俩要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生病的照料,那可苦了!有的事自己选择不了的啊!怎么死,自己很难选择,如:中风半瘫,肿瘤开刀,在床上躺两年,都要你们照料。而那时你们的独生子女刚成人,也需要你们去照料。老人不一定要你们经济上有多大付出,但是如何治病,送终以前的生活料理,那要你们去做的呀。再说精神上心理上的慰藉也要你们去做的呀!你们孩子的教育、恋爱、就业和事业也要你们去关心和帮助,而你们自己在工作和事业上的担子也是最重的时候。你们俩结合的时候,对将来可能加在你们身上的担子想过没有。现在你们各自的父母照料你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衣着到恋爱、婚姻看起来是无偿的。实际上还是有偿的,是一种责任,既是对自己家庭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你们希望自己未来的子女将来也如你们如此累吗?那么你们是生一个还是生两个孩子好呢?如果一个孩子,他身体不好,表现也不好,又怎么办呢?听了这一番话后,他们俩在我面前靠得更紧,又有一点发呆,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将来可能面临的这许多难题。

我继续讲,这不是我们一个家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父母老了,身边没有子女是很苦恼的事,我居住周边的小区,都是复旦大学的教职工,他们的子女大都出国就业了,留下老人在家养老,孤独寂寞,精神上的苦恼几乎是普遍的。原来复旦的校长华中一去世了,留下老伴一个人孤独的生活更难了,子女从海外回来只能照料一个短时期。如我这样,老伴走了两年,我还有能力请一个保姆来照料我的日常生活,要你们父母来照料我的日常生活那是不可能的,我还能在农村找到小荀这样很贴心的保姆来照料我。到那时他们要从农村找一个保姆,恐怕没有这个可能了,现在在我身边的小荀,她兄弟姊妹有五人,父亲也中风半瘫了,由她母亲和姐姐可以照料。但到那时农村也是独生子女了,他们自己的养老问题,比城市会更加困难一些。

       孙子和女友劝我好好养病,别想那么多,船到桥头自会直,当然这也是一个办法。然而国家从宏观角度思考全国人口问题的时候,也得从微观的视角想一下怎样的人口结构最适合在低增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条件下,在家庭的范围内建构一个合理的人口结构,因为家庭毕竟是人们生老病死于其中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或者叫作社会的细胞结构。为什么现在又有许多人到外国,到香港去生孩子呢?恐怕是从家庭的需要思考吧!社会幸福的标志,最基本的还是每个家庭的幸福。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仅涉及人口数量的发展,还涉及人口质量问题,如何优生优育,还有人口分布的问题、城乡人口流动的问题、大城市人口增长如何掌握的问题,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与人口直接相关的住房问题,医疗卫生问题,教育问题。现在幼儿教育问题便被放到我们面前,这与目前家庭的状况直接相关,人口的年龄结构如何合理化的问题,人口的增长与环境制约的问题,我这里只是就未来社会老龄化时所可能遇到的矛盾提出问题。国家从宏观上考察人口问题,老百姓也许更多地从微观上,从自身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延续上思考,人口问题的宏观设想和规划的实施,最终离不开每个家庭对自身幸福的追求,所以如何使这二者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使社会公共利益与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呢?有许多事我们得有比较长远的考虑,有许多现在的决策,得为二、三十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们设想一下。孩子们可能不会想得那么远,但作为国家的宏观思考,便不能不兼顾眼前和长远了。所以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我有一个孩子在澳洲,本人去那里住过两个月。那里的养老机构很发达,养老院的条件也不错,但是把老人与社会生活分割了,与过去的家庭生活分割了,那在老人心里也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因为缺少家庭的亲情。在那里如果经常有亲人去探视,老人的处境要好一些,如果没有亲人去探视,那就非常苦恼。我蹲过监狱,上海提篮桥监狱,每个月家人可以去探视一次,每个月大家都盼着家人去探视,如果没有家人来,那种失望的情绪很难用言语形容,如果长期没有人去探视,那种落寞自卑的心理对他身心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养老需要社会的支持,但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生活,对老人也必不可少。老年人对家庭的依恋更胜过青年人,我是从自己家庭生活所面临的情况出发,提出这个问题,也希望听听大家的议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