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琴之对牛弹琴
JIDE
老朱爱交朋友。近日,与住家附近的小商小贩们聊得很投机。还把他们的一些情况上了博客。本意是想为他的新朋友们说几句公道话,还想借此替管城管的官员们出出主意。没想到,博客发出后的第二天,住家附近的摊贩们都不见了踪影。东找西找,好不容易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才找到了他们。问起原委,才知道,是城管部门把他们从老朱家附近赶走了。老朱在告诉我此事的时候,觉得很对不起那些摆摊的朋友,特别对管城管的官员如此理解他的用心,感到委屈。我调侃他说,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管城管的官员,每月有丰厚的固定工资,买菜煮饭有可供差使的媬姆。他们那里会知道摊贩朋友们生存的辛酸,一般百姓们过日子的艰难呢!你自己说话不看对象,“吃夹当”,那叫活该。
忽发奇想:汶川大地震后,上海与都江堰是结对城市。我建议:管城管的官员们乃至所有管百姓的官员们,到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去走一走,看一看,在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父子的纪念祠里,一进门,就可看见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碑上铭刻着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的六字方针:深掏滩
低筑坝。都江堰历经千年沧桑,08年又遭遇8级大地震,功能依旧!为什么?道理何在?看了以后请好好的想一想,悟一悟吧。希望有所启迪。至于考察的旅费,如果上级部门不予报销,我来做个保人,拿出发票来让老朱买单。也算作老朱对因他的多事,而造成他的摊贩朋友们只得落荒而逃的一个交代。
朱永嘉复函
JIDE兄:
老兄误解了,我的博文那有这么大的能量来撼动管城管的官员呢!他们是只听上面的号令,不闻下面小商小贩们的呼声,那几天国年路上的流动小贩们突然无影无踪,是另有原因的,我向小商小贩们打听过,他们说当地城管的副队长事先给他们打过招呼,让他们回避几天,估计有中央过去的大人物到上海,免得有碍观瞻,影响市容,此事亦可理解。但孟子见齐宣王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我想,孟子这个话还是有道理的。领导,还是要与民同乐,领导看戏,由于场子太小,现在可以直播始终,那么百姓也就与他们同乐了。只看电视新闻似乎还不过瘾,如果领导出巡,都要肃静回避,那百姓又如何直接一睹领导之风采呢?其实博文反映的情况,领导也并非不知不觉,听说东方早报已报道,今后市内的流动小商小贩要定点定时开放,这就对了,要疏不要堵。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夏禹治水的传说,记载在《史记》的《夏本纪》,其云:“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于是尧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后来“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同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古代对失职的官员惩治比现在要严,同时任人以贤,不搞株连。“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一改其父之堵为疏,他“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解决了洪水为患的难题,这是一个寓言,对矛盾和问题应采取疏的办法,不能用堵,堵则必败无疑。今后城镇化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当工人是一条出路,当小商小贩是一条更简易的出路。用堵的办法,实际上违背了历史的总趋势,违背了中央十二五计划中城镇化的方向,故城管的方向应是为小商小贩服务,在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定点定时,还得注意诚实经商,对室内的菜市场要减轻摊贩他们的负担,免得引起恶性竞争,两败俱伤。总之以服务为主,在此基础上做好管理工作,那么城管与小商小贩就不再是猫鼠关系,而是和睦相处,同奔小康,那么城市生活的和谐大有希望。
至于你说的对牛弹琴,究竟是我在对牛弹琴,还是你在对我老牛弹琴,还是两者兼具,望明示。古代有一个琴师叫伯牙,善古琴,相传《高山流水》便是他创作的,有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声听出弹奏者的心意,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把琴也砸了,这个故事见于《吕氏春秋》。其实大可不必砸琴,钟子期死了,还会有别的人,当然,知音难觅也是事实。故杜甫诗《哭李常侍》有“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不过我还算幸运,有你这么一个知音还可以对牛弹琴,牛还会给我摇头摆尾,你说是吗?你老兄现在不是在摇头晃脑了吗?如果真是牛,听到琴声不会摇头摆尾,若有蚊子嗡嗡,她便真会摇头摆尾了,因为蚊子叮了要长疱,奇痒无比啊!别生气,说说笑笑可多活两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