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9个月10天 |
前段时间朋友聚会时,询问起一位他女儿刚步入小学校门的朋友,在聊的过程中,朋友告诉我,“他女儿可谓是零起点。上小学前在拼音方面没有做过事前准备工作,没有先学过,是零起点;识字方面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教孩子认字过,更没有参加过什么识字培训班,数量最多就在一百个左右;不会任何一种乐器;没上过任何的培训班,包括园里的兴趣班。”他还告诉我,“在入小学前,他们所做的是孩子品质、气质、人格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带孩子去周游世界,去实地增长见识,增加阅识能力。因为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的孩子才会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总之,上学前最重要的还是让女儿无忧无虑、快乐的玩耍。而对于知识的准备工作并不重点关注,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才是他真正学习知识的阶段。”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在大吃一惊的同时是刮目相看,在目前竞争激励的环境中,像他这样的家长可是寥寥无数。而且依他的学历以及职位,像他能做到这样的家长更是屈指可数,真佩服朋友的这个观念。如今的家长,为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给在独子独女身上。从孩子幼小期开始让孩子认字,培养孩子的英语耳朵,四五岁起就让孩子接触乐器,入园后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有些还觉得园内的兴趣质量不高就主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如书法、舞踏、围棋、模型、奥数、乐器等等,以求早早挖掘潜能。为了在入学前做好知识方面的充实准备工作,把孩子的休息时间都挤得满满当当,仅有的玩耍时间都被这些兴趣班而霸占。家长为了跟陪个人都自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培训机构外扎堆等待孩子下课以及个个探头探脑挤在教室窗户外已成一道风景线。去年,《都市快报》曾经刊登过,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一天的培训,一些路途遥远的家长索性在少年宫内扎营入住。有些家长由于担心过多,还让孩子上托班,提前适应园内的生活;让孩子上幼衔小班,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总之,只要有哪儿有好的培训内容就往哪儿报。而培训机构抓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心里特点,各种培训机构也是遍地开花。听说,像少年宫内的培训班,就如前几年百民集购房一样要争号排队,对于争先恐后的场面家长已经见怪不怪了。培训机构看有什么市场,就开什么班,这银子赚得使他们合不拢嘴。
对于入学前的知识准备,家长也很无奈,见其他孩子都在上,总觉得自家孩子不上就会落后于别人,心里总不踏实。而且现在的家长还认为,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年代幸福多了,什么都有,需要什么就有来什么,物质是那么的富足,幸福指数应该极高。但这往往是家长眼中的幸福,但在孩子眼里却相反甚多。孩子认为,入学前的培训让孩子“培”去了童真。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入学前做足知识准备工作,有没有想过会不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会不会扼杀孩子的真正潜能。要领会孩子的真正幸福感,不要太多的教育功利性学习加在孩子的身上,把孩子的童年空间和时间无情的挤压。不能埋怨教育的大环境有多么恶劣,而要深思这些恶劣的环境是谁创造的?
“以孩子为中心,反对家长为本位的成人教育观点”这是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在孩子入学前不知任何知识的准备工作,真要向朋友学习吗?而且在孩子入学前不做知识的任何准备工作,真正做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前一篇:兴趣班还得以孩子的选择为重
后一篇:早产儿的健康身体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