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峡健康导报
海峡健康导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55
  • 关注人气:2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开颅也能清除颅内血肿

(2011-05-12 15:20:26)
标签:

健康

P16605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程文庭 见习记者 苏清彬 通讯员 黄佳祥

名医简介>>

 

施群力,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兼任福建省针灸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擅长诊断与治疗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从1996年始在泉州市最早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共发表论文30余篇。


http://www.hxjkshw.com/uploadfile/2011/0426/20110426034357624.jpg

 

“2006年至今,我科采用微侵袭手术成功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高龄患者十余例,年龄最大95岁,最小也有75岁,均成功,除2例在术后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均康复出院。”这是记者近日从泉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施群力主任医师处获悉的。

 

施群力表示,高龄脑出血患者,特别是合并脑疝者死亡率极高,一般病人家属及医生都倾向于放弃或采用开颅手术。虽然微侵袭手术的应用一般不受年龄的限制,但能否有效地抢救脑疝的患者,目前还存在争议。

 

病例  95岁老人突发脑出血合并脑疝很棘手

 

95岁的张姓老人,因意识不清昏倒在地,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迅速送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途中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在医院经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颞枕叶出血并破入脑室,中脑导水管血块阻塞,出血量已超过80ml,脑肿胀,提示患者已出现脑疝。此时患者虽然血压高达180/100mmHg,体温38.5℃,一侧瞳孔较大,但呼吸仍较平稳,还存在抢救的机会。

 

对于这样高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传统的手术是开颅,但因高龄手术风险大,而内科保守治疗则相当于放弃,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医生决定对其施行颅内血肿微侵袭手术。

 

治疗  “毫米级”穿刺针清除血肿

 

医生对患者采用一根直径仅有3mm左右的的血肿粉碎穿刺针直接钻入颅内血肿区,首次抽吸出50mL暗红色血液,术后4小时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昏迷程度减轻。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明显缩小,中脑导水管中血块消融。术后第3天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基本消除,拔除血肿区引流针。第5天患者睁开双眼,术后第6天,已可认人、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并能进食少许流质。术后2周病人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病人神志清楚,左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进食量已恢复到发病前。

 

据施群力介绍,将穿刺针钻入颅内,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通过针形液体粉碎器及生化酶将已凝固的血肿粉碎或溶解成悬液,经针腔排出颅外,达到替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目的。

 

解读  微创手术也有适应症

 

据了解,迄今为止,脑出血治疗最有效方法仍是国际医学界最棘手的科研课题之一。而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充分暴露血肿,迅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但开颅创口很大,又是全麻手术,对患者创伤也很大。

 

颅内血肿微侵袭手术是近十余年来新创的治疗脑出血方法,优点是创伤小,钻孔直径只有3mm左右;手术时间短,只需20分钟左右;只要定位准确,颅内血肿清除成功率达100%,一般在1~4天内可将血肿彻底清除;低死亡率,统计资料表明,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脑出血病人,死亡率仅为20%,相对于保守治疗70%的死亡率和开颅手术40%的死亡率来说明显降低。

 

据悉,该院开展这项技术后,病人死亡率仅11.4%,特别适合老年、体弱及有心肺合并症的脑出血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手术可在病床上进行,减少病人的搬动,特别适合急危重脑出血患者的紧急抢救。

 

但微创手术又有“致命伤”,就是手术后仍然存在再出血的风险。“毫米级”微创手术可以避免大开颅,可作为传统开颅手术的补充。施群力指出,“虽然近年来微创手术发展很蓬勃,但对于脑出血患者也不能一味地微创,传统方法和微创方法各有利弊,脑出血病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个性化的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