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成人坦言自己有“拖延症”

(2011-04-21 10:51: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海导航

P16514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黄宝灼  实习生 庄清琴

 

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就是不愿意去做,总是一拖再拖,非要到最后一刻才肯动手。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情况?现今,无论在大学还是职场,拖延做事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普遍现象。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22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2.8%的人坦言自己患上了“拖延症”。其中,14.0%的人感觉自己的拖延行为“非常明显”,41.5%的人“比较明显”。仅7.3%的人感觉自己没有“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以推迟的方式来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小静说。

 

多数坦言自己有“拖延症”

 

“心里想着要去写论文了,可就是控制不了地在微博上瞎逛。”福建师大的小谢对记者说,作业总要留到上交的当天才做,考试也宁愿等到最后一天通宵复习。“去年12月份论文就开题了,去图书馆借了一堆的书回来,结果到现在都没翻开过,前段时间接到通知说论文后天就必须要交了,当时觉得时间还算充足,可是到现在,我还没开始写。”说到自己的拖沓,小谢觉得很无奈,“明知道这样很不好,可就是没办法控制自己。”

 

和小谢这样嫌自己做事拖沓的人不在少数,在“豆瓣网”上,一位叫“潜水的大头”的网友分享了他的经历:“10号要给老板看策划案,9号晚上我宁愿玩蜘蛛纸牌也不想去做,10点就去睡觉了,想着在清晨4点最具创意氛围的时刻起床加班。可是第二天我到6点才起,拖拖拉拉终于在只剩下两小时的时候开始动手了。”

 

分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抗拖”

 

张小静认为,导致拖延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对抗“拖延症”。

 

自信心不够

 

“有些人是因为自信心不够,担心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就一直拖着,等到拖无可拖时才会行动。”张小静说,这类人需要确立信心,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担心上,从而阻止了自己的行动。

 

而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任务较难,挑战性高,有畏难情绪或者动力不够,动机不强而采取拖延的方式。“这样的人,可以多向他人请教,补充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动机不够的人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

 

过于追求完美

 

张小静分析,第三种原因是过于追求完美,有些人总觉得要一切条件都具备时才能开始行动,所以容易因一些细节而拖延。这样的人,应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

 

事情过多

 

另外,还有的人是因为事情过多,不知从何下手,索性选择逃避,或者做事情没有计划,时间安排不合理而造成拖延。“这些人需要充分认识到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同时应合理时间安排,把握适当的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所带来的坏处。

 

“严重的‘拖延症’可能会使人产生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如果没有及时疏解可能会导致情绪、行为障碍,影响人际关系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小静提醒,“所以如果因为拖延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就应该考虑寻求专业的解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