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患者与专家分享抗癌经

(2011-04-20 11:04:57)
标签:

杂谈

P16402—03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杨松青  实习生 庄清琴  通讯 员吴志 

    2011年4月15日-21日是第十七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众所周知,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主要杀手,据了解,目前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1600万,每年癌症死亡人数约720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大中城市占死因中的第一位。福建也是癌症高发的地区,据福建省肿瘤医院不完全统计,每年福建新增肿瘤人数就有7万多人,拿该院头颈外科为例:每年均诊肿瘤患者1700例,其中以30-50岁的年轻女性患者居多,且患者人数呈每年递增趋势增长。

 

    癌症为什么高发?想知道那些成功抗癌的患者抗癌经吗?如何科学抗癌,专家们是怎么说的?本期记者带你零距离接触这些抗癌“明星”“专家”,分享他们的抗癌经。

 

    抗癌“明星”分享抗癌经:

案例一  在与胃癌抗争十多年的日子里

 

    今年63岁的张金卓(化名)是宁德古田一名已退休的中学老师,也是一名与胃癌抗争十多年的抗癌“明星”。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福州亲戚家的院子里打太极拳,初春早上的太阳暖暖地照在他古铜色的脸上,他的一招一势都显得那么从容淡定。

 

    在职期间,他长期担任初三班主任,常常废寝忘食,不知不觉就落下了胃病的顽疾。“算算至今我已经有20多年的胃病史了,以往胃病发作时,我没有放在心上,疼痛难忍时就自行服用胃得安等胃药来缓解。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后来有段时间,我渐渐感觉自己胃痛毛病少了,原以为是胃病好了,就想着到医院做个检查以彻底放心。不料03年到当地县医院做胃镜检查,却检查出了早期胃癌。”

 

    得知这个残酷的事实后,老张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快做好了与病魔做斗争的思想准备。为方便治疗他到福州亲戚家常住,在积极配合省立医院治疗的同时,还从食疗方面入手。“我们家乡一直有青草吃补的习俗,得了胃癌后,医生也说一些青草对胃癌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于是我就到书店买了许多针对胃病食疗方面的书籍。在翻阅了众多书籍以后,得知一种叫白花蛇舌草的青草与兔肉一起炖着吃对胃很好,我就长期坚持食用。没想到效果真的很好!”与此同时,老张还开始学习太极拳,平时勤练太极拳的同时他还养了些花花草草来调节身心。十多年来,他一直都坚持着这些习惯,到现在,他的癌细胞得到了成功控制。

 

    谈及自己成功抗癌经验,老张总结了几点与大家分享:首先,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心态很重要,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先垮掉。其次,让自己“动”起来。许多人生病后,总觉得要多休息,其实不然,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再次,多放松身心。别总是把自己当病人,平时可以看看书、养些花花草草,保持心情舒畅,不生气。最后,他强调,配合医生治疗很重要。“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定期复查”。

 

    专家点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介绍,大多数胃癌患者都有胃病病史,就拿胃溃疡来说,从门诊的情况来看,有3%-5%的胃溃疡患者最终发展成了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人们很容易将其与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混淆,往往错过了及早治疗的时机。“案例中的老张就是一例,长期胃痛没有引起注意,简单地以为是小毛病,就自行服药解决,殊不知,久而久之,小毛病就会变成大麻烦,惹出癌变的祸端。”他说。

 

    因此,欧阳学农建议,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如上腹部反复无规律疼痛;顽固性的泛酸、嗳气、打嗝;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大便次数增多、黑便等。常在夜间进餐的人群如果出现胃胀、胃口不好、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更不容忽视,这些症状有时恰是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等胃肠道癌的早期表现之一。有胃息肉,特别是息肉为宽蒂的,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上这些都是胃癌高危人群,平时就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欧阳学农说。

 

案例二  他与3种癌症抗争20年

 

    一个人若得了一种恶性肿瘤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那他如果是得了3种不同的肿瘤呢?或许你会感叹命运对他的不公,或许你会同情他悲惨的遭遇。然而即使面对这样可怕厄运他并没有倒下,依然坚强地对抗着病魔,他就是来自闽侯县的抗癌英雄陈光良(化名)先生。

 

    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病房接受治疗。得知记者采访来意,他没有避讳,他说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真实情况给和自己同样不幸的人一点启示,他很乐意。原来早在1980年陈光良就被诊断为“胃癌”,对于突降的噩耗,陈先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得不忍痛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胃。手术结束,生活已经不能回到原来的轨道,生活上也有诸多的不便,如饮食等方面都要特别注意。陈先生原来是个老烟枪,得病后他把烟给戒了,和朋友出去吃饭也是滴酒不沾。就凭借着这种坚强的意志,在此后的16年里,他顽强地与肿瘤抗争着。

 

    然而生活对他的考验并没有停止,磨难再次降临。在2006年12月的一天,他莫名地出现小便困难的问题。起先他不以为意,认为只是普通的前列腺增生。然后这样的问题持续了一周左右,于是他到医院做了个彩超,竟提示他得了前列腺癌。陈先生不敢相信这样的打击,然而最终穿刺病理证实了这个诊断,同时骨相关检查发现已经全身骨转移了!之后随之而来的又是一系列手术、化疗等等的关卡。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击垮他,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是战胜了癌魔的肆虐。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7年11月16日那天,他又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和腰部疼痛的症状。这次他再也不敢疏忽大意,到医院复查CT,发现膀胱里竟然长东西!膀胱镜的病理报告让人十分吃惊,竟然是膀胱癌!于是他成了“胃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三原发癌患者。现在尽管他的身体很虚弱,但他表示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会打起精神一如既往地配合医生治疗,与病魔抗争到底。

 

    回顾自己和癌症抗争的日子,陈先生也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经验心得:首先,要远离以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忌烟酒;其次,保持心态乐观很重要。心情低落不利于治疗,所以即使被疼痛折磨也要乐观地面对。平常可以多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如下棋、钓鱼等。

 

    专家点评: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提醒,由于目前癌症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普遍延长,这就为多原发癌的发生和发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多原发癌呢?首先是规律随访;其次,定期进行免疫治疗;第三,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此外,出现问题的时候与经治医生交流,判断是复发、转移还是多原发癌。这点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因为多原发癌只要诊断及时,大多是早期病变,其疗效大大优于复发、转移,临床完全有机会治愈。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多原发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案例三  一不小心口腔溃疡竟变舌癌

 

    1995年,50岁的陈小红(化名)因为左舌疼痛在社区口腔门诊部就诊,医生诊断为口腔溃疡,予漱口水漱口、溃疡药膜局部敷贴等治疗,看了几次病情不见好,后上大医院检查,没想到被诊断为舌癌。几经辗转,她到了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治疗。接诊的医生告诉她:“你患的是舌癌,必须要先接受手术”。由于病变较早期,医院决定选择从口腔内实施手术。

 

    手术切除了陈小红的一部分舌部组织,术后头几天,陈小红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吃一口饭。口腔只要稍微移动,就会有撕心裂肺的剧痛。每天,她全靠着输液来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但是她非常坚强,在医院住院的一个月里,她脸上一贯甜美的笑容从没消失。当年为她治病的林医生回忆:陈小红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疼,甚至没有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陈小红说:“虽然我对自己得了癌症在最开始时很难接受,但是我还是选择了面对。现在,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没有毁容,我觉得这已经是生命给我最好的待遇了。” 就是凭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对生命无限眷顾,她顽强地战胜了病痛。

 

    分享自己的抗癌经,陈小红说:“我要告诉和我一样病友,得了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病要及时治,不要怨天尤人,命运不相信眼泪,只有自己坚强乐观了,病魔才会惧怕你。我还要告诉那些没有得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健康。自己健康才是留给儿女最大的财富,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有时间要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

 

    专家点评: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林秀安介绍,口腔癌患者中有45.9%得的是舌癌,是口腔癌中第一大癌。舌癌早期可表现为溃疡、外生与侵润3种类型。有的病例的第一症状仅为舌痛,有时可反射至颞部或耳部。外生型可来自乳头状瘤恶变。侵润型表面可无突起或溃疡,最易延误病情,患者常不能早期发现。舌癌的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但对早期舌癌,特别是侵润型要提高警惕。触诊对舌癌的诊断比望诊尤为重要。为了明确诊断应进行活检。据我国的资料,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晚期3、5年生存率一般在60%以上;早期病例可达90%以上。以下是预防舌癌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其次,如有口腔内有龋洞应早期填补,能修补利用的残冠、残根要及时处理。第三,磨改锐利的非功能牙尖和边缘嵴,使牙冠咬合面的牙尖和边缘嵴变成圆钝形,以防止损伤舌侧边缘组织。此外,发现良性病灶或癌前病变,如舌体部乳头瘤或糜烂性扁平苔藓等,应及时切除活检,定期观察。另外,戒除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加强体质锻炼,改善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有防癌、抗癌作用的新鲜水果,少食刺激性食物。

 

科学抗癌 专家零距离指导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杨松青 林喜芳

来自福州总院肿瘤科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肿瘤死亡率上升了29.42%,每年新发病例达220万人以上。专家指出,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诱因,科学防癌需远离致癌隐患,40岁后每年做次防癌体检,早期发现肿瘤治愈率高。

 

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林秀安:早发现治愈率高,40岁后每年做次防癌体检

 

“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早期发现肿瘤,其治愈率达90%。”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林秀安介绍,有些疾病或先天性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引起恶变,应加以预防性切除。

 

“癌症的预防性手术不是用于治疗癌瘤,而是用于预防癌瘤的发生。临床较常用的预防性手术有:先天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应该进行手术切除,甚至全结肠切除。研究表明:不用预防性切除者,40岁以后有50%的患者发生恶变,70岁以后几乎全部患者发生恶变,因此,一旦确诊应作手术切除,以防治其恶性病变。隐睾患者做睾丸复位(必要时切除)术;口腔、外阴白斑患者做白斑切除术;易磨擦部位的黑痣切除术;重度乳腺囊性增生且有多项乳癌高危因素者做乳房切除术。此外,成年人的声带乳头状瘤、膀胱乳头状瘤、卵巢皮样囊肿、甲状腺瘤、结直肠腺瘤等均有潜在的恶性趋势或已属低度恶性肿瘤,应做比较彻底的预防性切除。

 

“此外,防癌体检不容忽视。”林秀安介绍,癌症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或者症状和普通疾病类似,不好发现。等到出现症状时,一到医院检查,往往是中晚期。因此,他建议:癌症防重于治,40岁以后最好每年能做一次防癌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或癌症高发区的人群。防癌体检时,不同的高危因素侧重点不同。如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胸部CT检查;胃癌高发人群则应重视电子胃镜检查。长期便秘或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检查。“目前,福建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是我省唯一具备健康防癌体检特色的医院。欢迎广大市民前来体检。”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欧阳学农:肿瘤不等于癌症可从三方面铲除致癌隐患

 

“人们常有一个误区,就是直接把肿瘤等同于癌症,并且对癌症患者感到深深的恐惧,这对治疗是非常不利的。”欧阳学农介绍,长期以来,当患者被确诊癌症之后,日子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又令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至于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是因病而死,而是被这巨大恐惧感压垮。

 

“其实,癌症只能算作是肿瘤当中的一部分。它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很多癌症可以治愈,可以与你‘和平共处’。”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介绍,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才是常说的“癌症”。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手术切除容易,不复发,对人的生命无影响。恶性肿瘤更具杀伤力。

 

“面对肿瘤,首先要提高预防意识。”欧阳学农指出,在治疗方面,目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每一种治疗癌症方法的前提,都是要求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上述案例2中老陈就是因为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生存意志才可以让他与癌症斗争至今20年之久。

 

此外,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还强调,远离癌症须远离致癌隐患。为此,他介绍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高度重视癌症预防,尤其是亲属中有癌症患者的人更要注意戒烟限酒,并摈弃吃剩饭、吃烧烤或腌制食物等陋习,讲究饮水卫生,自觉检点性行为等。其次,重视和警惕环境污染物的致癌危险,在进行居室装修时,不要只图便宜而选择劣质材料。尽量不采用煎、炸、烤等烹调方式。第三,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自我调节,避免“癌症性格”,保持乐观情绪,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

 

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崔同建:“无痛示范病房”将推行 让癌症病人不忍痛

 

很多人患上癌症后,直到临终前,一直在与持续的剧烈癌痛相伴。近日,记者了解到,卫生部医政司已于3月30日正式下达文件,决定于2011-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拟至2013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50个“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在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内科采访崔同建主任时,他正在忙着推广该示范病房的筹备会议,“这种病房有个很美丽的名字叫‘无痛病房’,但并非意味着入住的病人一点疼痛也没有,不是为止痛而止痛,关键是推广对疼痛的标准化、规范化治疗。”

 

据了解,国内外对癌痛治疗的重视和认识已经越来越充分,将缓解疼痛当成癌症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客观来讲,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癌痛治疗仍处于普及阶段,特别是大多数非肿瘤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疼痛治疗方面培训不足,认为有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让癌症患者远离疼痛,是患者的权利,更是医师的责任。”他欣慰地说,在无痛示范病房里,疼痛病人入院后能快速给予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案,病房医生熟悉权威疼痛治疗指南的相关原则,对疼痛治疗新进展、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优劣势以及如何使用有清晰的了解;护士对疼痛病人处理有规范化的流程,能准确掌握疼痛评估方法,指导病人正确服药,配合医生处理止痛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且对疼痛患者适当地做心理舒缓;每个病床都挂有疼痛评分图,病人可自我评估疼痛,科室也会定期组织疼痛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如何评估疼痛、疼痛治疗的重要性等。

 

崔同建主任介绍,未来愿景则是希望在全国所有医疗单位,先在肿瘤专业,继之不分专业和科室,推广有关止痛的新观念及管理的新办法。逐步形成“让癌症病人不忍痛;让所有病人都能得到规范止痛治疗”的共识。争取在未来20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逐步实现癌痛及非癌痛医疗规范化,麻醉药品管理网络化,80%的医疗单位符合“无痛医院(科室、诊所、卫生室等)”的标准,彻底改变我国在止痛治疗上的落后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