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315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杨松青 通讯员
吴志
鼠标手套、防辐射眼镜、防辐射孕妇服……近来,诸多“高科技”防辐射设备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它们能否成为“健康之盾”呢?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师林赐荣介绍说,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但真正意义上,很多疾患是否与受到辐射影响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不好确定。
“高科技”防辐实质是图心理安慰
“任何能发光发热的东西都有辐射,只不过强度和密度不同罢了。”林赐荣介绍,生活中的辐射主要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在医院里拍胸片或胸透,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使身体受到X线辐射,这属于电离辐射;而日常生活中一些辐射则属于电磁辐射,如家电、卫星通讯装置辐射等。
林赐荣指出,电磁辐射达到一定强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可能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但要强调的是,电视、电冰箱、手机、吸尘器等家电辐射的值虽然不好界定,但唯一肯定的是它们都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很难断定某一种疾病就是电磁辐射引起的。此外,电磁波对细胞造不成变性,即便有损伤也是加热性的。X射线、伽玛射线,剂量大了以后,才会造成人体细胞变性,这是最大的区别。“上述所谓的各类‘高科技’防辐射设备,其实质效果更多是让人们图个心理安慰罢了。”他说。
“防辐射最好的设备就是铅,而铅不仅贵,而且笨重,有毒性,所以使用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如怀疑自已受到辐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做辐射状况的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林赐荣介绍。
距离是最好的防护法
“辐射说白了就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而距离是最好的防护方式!”林赐荣强调,生活中的辐射没有那么可怕,适当的距离是防护的第一秘诀,距离越大受辐射的危害就越小。
他介绍,生活中,经常用软布和专业的清洁剂擦拭电脑、电视机的显示器灰尘,清除灰尘的同时,也就把滞留在里面的电磁辐射一并清除掉了。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是持久的辐射,因此,看电视的距离要在4米以上,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使用电吹风时,辐射离头部距离比其他电器要近,所以使用时间尽量减短;打开微波炉、取暖器后尽量离开,离人至少一米,保持距离以达到防护作用,孕妇和小孩更要远离。电热毯最好用热水袋代替。
“此外,手机拨出未接通时,辐射强度最大。长时间通话时,可以尝试使用耳机。其中,蓝牙耳机是避免辐射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睡觉时手机别放枕头边,最好关机。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挂在腰上或塞在大衣口袋里。”林赐荣介绍,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安排也需要注意,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不要集中摆放。同时,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