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13806
面粉增白剂存废引热议
多数市民偏爱“原麦原味”
□ 本报记者 林喜芳
日前,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中,俗称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处理剂和漂白剂,仍然名列其中。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一直存在着争议,这次注销面粉增白剂同样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对于面粉“增白”,商家和消费者如何看待,近日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增白剂面粉商店确实有
日前,记者对沃尔玛、新华都、永辉等超市进行了探访。走访中记者发现,部分散装卖的面粉每500克售价在2元左右,并没有配料说明;而品牌包装的饺子粉、小麦粉上,颜色并不像散装的那么“雪白”,呈现的是小麦色的微黄,价格上却比白面粉贵出不少。但仔细一看,配料上只是写有“小麦粉”或“优质小麦粉”,均没有看到其他成分的标识。一位超市销售人员说,超市的面粉都有固定的供应商,超市一般不卖使用增白剂的面粉。
福州北大路上一家粮油商店店主告诉记者,两种面粉店内都有,“像我们这里的面粉都是散装称斤卖的,客人一看到不够白的面粉,就会以为是否是不合格的,他们觉得白点的面粉看着舒服。”对于是否应该使用增白剂,这位店主觉得无所谓,“其实面粉里放增白剂没什么问题,要是有问题的话,怎么会让放这么多年?”
多数人不再偏爱白面粉
“去年有种面粉在外包装上的一行小字上写明配料中有过氧化苯甲酰,顾客看到含有添加剂立马不买了。”福州晋安区一家已经营多年粮店的老板杨女士告诉记者,从前买面粉或买面、馒头看它白不白,最近越来越多人说面粉的白是靠“增白”的,所以很多人宁可多花点钱买贵的,更加看重健康和品质。
记者在超市和粮店随机采访了一些顾客,多数被采访者更偏爱“原麦原味”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面粉。正在粮店选购面粉的甘女士说,“面是吃的不是看的,健康第一,我现在看到太白的馒头就不敢买。”
根源是消费者转变观念
据了解,面粉增白剂是我国面粉行业对稀释过氧化苯甲酰的俗称。它也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对于国家此次注销增白剂,福建医科大学营养与保健医学系副教授林文庭认为,一提到食品添加剂,有些人就紧张。但实际上,“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以及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相关部门都有规定,但一些小商贩往往会钻“空子”,生产中是否过量使用很难控制。
“即使取消了过氧化苯甲酰这种添加剂的食用,面粉生产企业也能通过其他技术或其他添加剂达到增白的效果,只是可能成本过高。”他指出,面粉增白剂是一种氧化剂,给面粉增白的同时,也会将面粉的一部分营养氧化掉。人们不再仅仅只看面粉的外观,更要求面粉的营养价值。根源是消费者要转变观念,不要过分追求白面粉白馒头,对于越“白”的产品选购时反而要多加注意。
相关链接>>
1986年,卫生部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从1997年开始,欧盟正式禁用增白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跟着禁用。
2008年卫生部就接到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有关“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并准备讨论向“面粉增白剂”下驱逐令,但到今年9月新《国标》的征求意见稿中,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处理剂和漂白剂仍“榜上有名”。过氧化苯甲酰不只是增白剂,它还有抑制霉变,加速后熟的作用。致使一些小型的面粉制造商超标添加,这成为过氧化苯甲酰被喊禁止的重要理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