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6
菜价上涨主妇巧应对
□ 本报记者 杨松青
家住福州茶会小区的王大姐,最近逛农贸市场的时间越来越长,看着不断上涨的蔬菜价格,王大姐常常为一天买什么菜一筹莫展:这蔬菜涨得比荤菜还要快,菜篮子是越拎越重:“现在的菜,常常是一天一个价,随便买把青菜、两根黄瓜、两个西红柿,竟然都要10多元。得盯着菜价过日子了。”王大姐说。
近来,绿豆、蒜、辣椒、生姜,这些百姓餐桌上的普通食材轮番上演涨价大戏。再加上六月中下旬,福州市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福州市多种蔬菜价格悄然上涨。
记者调查:
8月29日早上9点多,福州西营里市场人头攒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买点什么菜,来这里看看吧。”摊主热情地叫卖,买菜人则是东张西望,走走停停。
“这菜真的是贵了呀。”和老伴一起来买菜的李大妈说,“不久前还卖2元一斤的土豆今天卖到了2.5元,洋葱涨了0.5元,青菜也涨了0.2元。”李大妈说,虽然涨幅也都是几毛钱,但是一个月下来,也差不多要多花百来元了。“我们都是退休职工,孩子的工资也不高,菜涨价对我们还是有些影响的,这一个月里,肉都少吃了几回呢。”
27岁的小林是位年轻主妇,结婚两年,夫妻俩基本都是买了菜回家做饭。她告诉记者,以前菜价没那么高时,她到菜市场基本都不问价格,挑喜欢的买;“现在菜、油、糖、盐……样样都贵了,钱花得就特别快。现在上市场买菜前,我都会先问好价格,挑便宜的买。”
应对有招:
面对“高烧不退”的菜价,如何能在买菜时省下点钱成了不少主妇眼下聊天时的热门话题,于是各种“买菜省钱的点子”开始被精明主妇们所青睐。
点子一:建立“买菜时刻表”
在买菜省钱点子中,市民陈阿姨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买菜时刻表”,避开买菜的早高峰,在时间差上做文章。她认为下午6时后去买菜很划算,因为此时下班买菜的市民基本已经买完,菜贩的工作也差不多结束,临走前一般都会把菜‘清’完,这时候的菜价都会降低。
家住东升小区的李阿姨则认为,应尽量固定在一个摊位上买菜,价比三家后,盯住一家品种多的摊位,和老板熟识之后,每次买菜,都能送点葱、辣椒什么的。她还提醒说,主妇们应多关注天气预报,尽量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出去买菜,遇到天气变坏,蔬菜的价格波动往往较大,因此,尽量在天气突变前提前存储好易保鲜的蔬菜。
点子二:地段不同,菜价有别
不同的地段,菜价有别,买菜还要讲究地点,这也是一些主妇的省钱之道。
“时令的菜,要到菜市场买。市场里菜周转少,新鲜又便宜,遇到菜农自种自卖的就更划算了。”全职太太黄女士说,如果买反季节菜,比如萝卜、白菜等,最好去超市买,因为这些菜的价格差不太多,超市的更新鲜,秤也更让人放心。
点子三:自己“DIY种菜”
记者看到,网上市民们“晒”出的“买菜省钱攻略”也五花八门:诸如搭伙“团购”菜的;巧选菜巧改菜谱以节省“原材料”的;逛大型超市买特价菜的等数不胜数。此外,还有的市民在自家阳台上种上了辣椒、小葱等。家住河南社区的杨先生就在自己阳台上开发了一片“青菜地”,
“自己‘DIY种菜’,又省钱,又绝对是无公害蔬菜,感觉很不错。”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加载中,请稍候......